当前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黑食品 > > 欧美整治“黑心食品”历程:媒体和民间打假力量功不可没【3】

欧美整治“黑心食品”历程:媒体和民间打假力量功不可没【3】

发布:2021-05-14 19:00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最近这些年,食品安全一直是困扰我们的烦心事,欧美那套较为稳固的食品安全体系让人羡慕,但是,在历史上,他们的“黑心食品事件”也曾层出不穷,由乱到治,走过

  3.700多年前英国已有面包法令

欧美整治“黑心食品”历程:媒体和民间打假力量功不可没【3】

记录当年英国市民购买面包场景的绘画

  西方国家最具历史传统的大众食品首推面包,为了保证这一大众食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西方各国政府在很早就对其生产和销售立法监管,其历史可追溯到700多年前。

  1266年,英王亨利三世颁布了《面包与麦酒法令》,成为西方国家最早的面包法规。促成这个法规出台的,是当时面包销售普遍存在的短斤缺两现象。

  《面包与麦酒法令》颁布后的六七百年间,一直被英国严格执行。

  这项法令的内容颇为全面精细,它详细规定了面包制作和销售的各个环节要求,如加工程序、重量标准、成分组成、销售价格,甚至把面包销售品种也分成三六九等,一等面包称维斯特、二等面包叫科奇特、三等面包叫撒母耳,这前三等面包,通常是富裕人家的消费品,质量差别不是很大,用当年产上等小麦面粉烘烤,售价可随小麦市场价格浮动。

  一般家庭消费的是四等面包,叫特瑞特,所用面粉较为粗糙,是那些只经简单过筛的棕色面粉。

  城市贫民吃的则是五等品“马面包”,用料是廉价的磨坊残余之物,带麸皮和小麦碎渣。

  各类面包的价格按质定价,像“马面包”,价格只是一等品的三分之一。

  《面包与麦酒法令》还规定,英国所有面包店均要挂牌营业,开张前要经政府机构和同业工会的定级审核,不同等级的面包店只能烘烤和销售指定等级的面包,禁止代销其他等级面包。

  此外,面包店还要接受一年四次的政府检查,由专业执法者甚至是市长或来自其他城市的人员执行。所有上架面包在出炉时必须加盖面包师的印章,以便消费者随时监督。

  《面包与麦酒法令》对违规的处罚极严厉,违法的面包店老板,首次会被囚于马车上游街示众,脖子上挂着次品面包。第二次要戴枷锁游街示众。若有第三次,就要吊销执照封店歇业,永不准从业面包制造。

  在《面包与麦酒法令》的监督下,各档次的面包在质量和安全上均得到有效保障。

  而在法国和德国,磨坊主人和面包店同样处于政府的高度监管之下,销售“黑心面包”被视为威胁市民生命和社会安全的犯罪行为,惩罚极重,不仅要高额罚款,严重的还要入狱。

  在政府严格监管下,几百年来,欧洲大部分国家的面包一直保持了较好的品质,当然,掺假现象也有出现,但大多发生在社会陷于混乱和灾荒年代食物短缺之时。

  1756年,英国就发生过一起著名的“面包门事件”。当时,英国大片即将丰收的麦田被洪水淹没,粮食失收。随之,人们发现面包质量下降,颜色变黑,这是因为粮食缺乏掺入麦麸的结果。而当时的人们,视白色为面包质量合格的标志,商家为了迎合市场的这种心理,在面包里加入了一种叫明礬的东西对产品进行漂白。明礬是一种硫酸铝和硫酸盐的结合物,通常用于制作止血药和防腐剂,食用对人体是有害的。

欧美整治“黑心食品”历程:媒体和民间打假力量功不可没【3】

欧美整治“黑心食品”历程:媒体和民间打假力量功不可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