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 > 减肥 > > 先自己测一测,你真的需要减肥吗?

先自己测一测,你真的需要减肥吗?

发布:2016-10-05 11:18 | 来源: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科普时间:减肥这个事儿,伤心归伤心,但是不要被忽悠了知友|洪嘉君唐代以胖为美,但如今时过境迁,杨贵妃式的

  唐代以胖为美,但如今时过境迁,杨贵妃式的胖美人早已不吃香了。我们现在肯定更喜欢魔鬼身材。开始对此又有多少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呢?

  可以设想,有多少豪言壮志在念想着「减肥」之中蹉跎了下来呢?借着热播的「奥利司他」广告,有些话应该明白了说,以免混淆视听。

  如何确定身材状况?

  媒体里最为常用的肥胖衡量指标称为身体质量指数(BMI),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 身高(平方米)

  例如:一个人的身高为 1.75 米,体重为 68 公斤,那么他的 BMI=68/1.75 的平方=22.2(千克 / 平方米)。

  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公式真正兴起于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 年颁布的《亚太地区肥胖及意义的重新定义》,其中直观地将正常体重 BMI 界定为 18.5~22.9,超重 23~24.9,Ⅰ 期肥胖 25~29.9,Ⅱ 期肥胖大于等于 30。一般生活中,可以用下图来查询:

先自己测一测,你真的需要减肥吗?

  但是,这个指标其实只是一个宽泛意义上的衡量指标,事实上很多现代研究认为它误导作用非常明显,具体表现为:BMI 对人体的脂肪分布情况其实是没有任何预测价值的——我给个极端示意图,读者诸君就好理解了

先自己测一测,你真的需要减肥吗?

  这什么情况?——BMI 表明,全身腱子肉的健美运动员和堆满脂肪的胖哥哥竟然没有差别!!

  所以目前比较科学的手段是在 BMI 的基础上,结合体脂率和腰臀比这些参数来进行解读。体脂率现实生活中不容易推测(除非利用专门仪器),而腰臀比由于相对直观(一把皮尺搞定)且在科学上有依据——脂肪最易堆积处即腹部——因此,应用十分广泛,以下是两张图片,可供读者诸君消遣:

先自己测一测,你真的需要减肥吗?

先自己测一测,你真的需要减肥吗?

  在利用以上工具综合评估以后,我们现在终于可以和肥胖正面过招了。

  临床上如何认定肥胖?

  一般临床说的肥胖和「减肥」概念下的「肥胖」有着很大不同。如果简化我 BMI 指数,则只有 BMI 25 以上的情况才会被认定为「肥胖」,什么概念呢?按男性平均身高 1.75 米,其体重应该至少达到 78 公斤才有可能被认定为「肥胖」(结合腰臀比和体脂率),在女性,平均身高 1.62 米,则体重应该在 65 公斤以上了。

  预计,看本文的读者诸君中,真正的「胖纸」应该是不多的。当然中国人的整体数据却并不乐观,2011 年的调查显示,国内肥胖率的已经接近了 20%。

  话说回来,实际上在符合上述「肥胖」标准的人群中,亦非所有人会被医生要求接受系统的——运动 + 药物 + 手术——治疗,一般「肥胖」,多半只是会被要求注意锻炼和改善生活方式。而这两种早已证明十分有效的方式,却万万是最多胖纸所无法做到的,他们宁愿尝试各种离奇古怪的方式,要么吃药、要么抽脂来达到目的,也不愿意 / 没毅力迈开腿、管住嘴。

  想一想也是,哪里有这种好事呢?吃片药就能解决问题?太美了吧,没有一点和我们惨淡的人生类似好吧?!

  胖纸在、害怕变成胖纸的非胖纸在、企图吃片药搞定肥胖的人在,那么减肥需求就在,结合日渐高启的肥胖率,减肥市场绝对是个超级大市场,各路公司当然都是垂涎欲滴的!

  「减肥」药物小传

  如果仔细检索资料,可以发现,所谓的减肥药物其实并不少。2013 年 FDA 一口气批准了 2 种肥胖症药物,即芬特明托吡酯(芬特明_互动百科)和氯卡色林(Lorcaserin);加之之前早已获批的奥利司他(奥利司他_百度百科)和曾批准但已禁用的减肥药,如西布曲明(西布曲明_百度百科)和芬氟拉明(芬氟拉明_百度百科),以及此外尚有的一些对体重可产生影响的药物(但是从来没有获批用于「肥胖症」),如甲状腺素、二甲双胍、调脂药。这样算来广泛意义上的「减肥药」并不少。

  细心的读者诸君应该注意到了,我上文所述乃是肥胖症药物,而非减肥药物,两者的差别很重要,这里的含义是,此类获批的药物的适应症是「肥胖(症)」,而不是用于「减肥」,虽然结果可能一致,但是其适用人群是完全不同的。

  也许大家以为抠字眼毫无意义,但是我依然要说明的是,此处并非文字游戏而是有实际临床意义的严肃论证。

  我们知道,药物的获批有赖于临床试验的实施,而临床试验的对象——基于成本和严格控制药品用途(适应症)的角度——必须是实实在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患者,譬如肥胖症患者。换句话说,试验结论的得出(效果好 / 差)是基于特定对象(肥胖症患者)的,如果用于超重患者,由于人体环境的极大不同,会不会导致效果不佳乃至于意外,都是存在概率大于适应症患者的风险的。

  好了,再回来看看这些肥胖症药物。实际上,所有获批相关药物的试验数据和实际效果其实都不怎么令人满意。这里的原因也好理解——肥胖的本质其实是脂肪堆积,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宏观上药物缺乏特定的标靶(不可能对所有脂肪细胞来一次攻击性「化疗」,得不偿失),那么药物作用的思路就必须从微观上考虑——脂肪代谢通路、或者从病因上考虑——脂肪摄取、脂肪消耗。

  上述微观思路也是目前主流减肥药的分类方法:

  1. 食欲抑制药2. 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3. 抑制吸收的药物4. 其他(指一些对体重可产生影响的药物)

  但是微观思路也有问题,也即微观的放大效应,读者诸君尽可以理解为人体的「蝴蝶效应」,其后果就是风险收益比难以控制,如造成一系列并发症,而这正是目前获批肥胖症药物的副作用,也是退市产品退市的主要原因,例如:心脏瓣膜损伤、血压升高,不一而足,上文连接可以提供关于此的更多信息。也是因为上述原因,近年来被 FDA 在临床试验期就枪毙的肥胖症药物也有不少,典型的如可导致抑郁症和自杀倾向的 Acomplia(利美纳班)等。

  对于目前在市销售的药物而言,上市后评估报告(用于扩大使用人数后继续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它们今后的走向——是淡出市场还是勒令退市?可以拭目以待。

  目前临床对肥胖症治疗的共识是:不抑制食欲、不引起腹泻、减轻体重而不降低体力。就这个要求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希望最大的药物是「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但是全都没有进入临床使用。

  奥利司他的前生今世

  因为国产奥利司他广告的狂轰滥炸,有必要特地说一下这个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