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阴道保健 > > 嘉兴·蒋琰瑛《从“小同志”到“老院长” :我与嘉兴妇幼保健事业一起成长》

嘉兴·蒋琰瑛《从“小同志”到“老院长” :我与嘉兴妇幼保健事业一起成长》

发布:2021-05-17 19:09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索引号:002545303/2021-398880发布机构:市委老干部局 发文日期:2021-04-27组配分类:工作动态 有效性: 嘉兴·蒋琰瑛《从“小同志”到“老院长” :我与嘉兴妇幼保健事业一起成长》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嘉兴市委老干部局举办了“百

索引号: 002545303/2021-398880 发布机构: 市委老干部局

发文日期: 2021-04-27 组配分类: 工作动态

有效性:

嘉兴·蒋琰瑛《从“小同志”到“老院长” :我与嘉兴妇幼保健事业一起成长》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嘉兴市委老干部局举办了“百年逐梦银耀嘉禾”老干部庆祝建党百年“十百”系列活动,其中百篇“百年逐梦”主题征文活动收到了老同志的大量来稿。他们或话使命初心,或忆峥嵘岁月,或谈沧桑巨变,无不体现着老干部老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初心使命的担当作为,对美好生活的孜孜追求。今天,我们继续择优刊发老同志的来稿,以飨读者。

蒋琰瑛(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原院长)

我于1936年出生,80岁时正式离开工作岗位。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我一直在妇幼保健这条战线上服务。

适应艰苦环境,打下扎实功底

1954年,我还不满18周岁,从卫校助产士毕业分配到嘉兴市产院(即现在的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工作。在医院党支部的培养和老同志的带领下,我不但很快胜任了这份比较辛苦的助产士工作,还在195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那时,我是全院医护人员中年纪最小的,而且个子也小,大家都叫我“小同志”,有的病人还以为我姓“肖”。

1958年组织批准我再去读书深造,第一次离开了医院。学成归来后我又回到嘉兴市产院,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与现在相比,当时的医院规模较小,只有60余张床位,病房条件较差,只有一个20张床位的大病房,还有6-7间的小病房,病房里连卫生设备也没有,只能用“马桶”。医院业务以产科为主,除了有一个小小的婴儿室外还有一个单间手术间和分娩室。医疗设备也很简单,产科检查靠的是医生的一双手和一个木质单耳听筒。由于当时的妇幼保健工作还处于萌芽状态,孕妇的孕期保健未正式开展,因此胎位性难产没有及时处理就发展到病危状态,妊娠高血压发展为子痫昏迷抽搐,还有大出血休克等等,抢救病人很多。有一天我值班,从下午五点开始,连续做手术直到次日上午,几乎做完了当时产科教科书上的大部分手术,有“头吸”、“产钳”、死胎断头术、横位先兆子宫破裂剖腹产取胎术,还有前置胎盘大出血抢救等手术。当时还经常断电,记得有一次我在做输卵管结扎手术,突然停电,只好在几个手电筒照射下完成了手术。当年复杂的病种和艰苦的条件,为我后来成为妇产科主任医生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1974—1976年,我作为中国援非医疗队中的一名妇产科医生,在非洲马里共和国马尔格勒医院工作。期间,这些基本功派上了大用场。那里缺医少药,我是唯一的妇产科医生,白天门诊加做择期手术,晚上经常要处理急症,大多是难产的产妇,她们没有汽车,坐着牛车赶路1-2天才能到医院,由于路途遥远,天气炎热(经常40℃左右),到医院时病人常常已经严重感染,或者胎死宫内,病情非常严重。那时一场场与死神的战斗至今仍不能忘怀。有一次,一个宫外孕病人内出血休克,没有血源,我和其他三位医生及时献血,才争取了手术止血的抢救机会,挽救了那位马里妇女的生命。两年多时间里,这样的抢救经历了无数次,我们为非洲同胞的生命和健康贡献了中国力量!

领航妇保工作,见证事业迈进

回国后我在绍兴市妇保院当了十多年的院长,直到1987年有机会回到嘉兴。那时的嘉兴市产院已经改名为嘉兴市妇女保健院,院内设置了妇幼保健部,承担全市的妇幼保健业务指导工作。当年的“小同志”也成了院长。

在我第二次离开的十多年里,医院已有很大扩展,新建了一幢三层楼和一幢六层楼的医用大楼,开放床位数增加到200张,开了妇科门诊和病区,但主要业务还是产科。当时正值生育高峰,有时一天内在我院出生20多个新生儿,住院病人大大地超过了核定床位数,医疗用房十分紧张,不但病房里加床位,加到了床间距离不足50公分,走廊上、厕所旁都用了三折床加床。因此,新生儿室发生了二次“院内感染”。1992年,终于克服了很多困难,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开始建造当时嘉兴最高的15层住院楼(即现在二院的康复中心)。

1994年8月28日,新大楼启用,不但改善了病人的住房条件,还在全省首家开设了“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受到了当时浙江省卫生厅的肯定。同期医院设立产科高危门诊和高危病区,引进了产科监护、无痛分娩、妇科腹腔镜手术等一系列先进的技术。随着产科、妇科、儿科业务的发展,1995年,医院再次改名为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11月,我们成功抢救了一位产后大出血休克心跳骤停8分钟的产妇,标志着当年心肺脑复苏技术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平。此后连续十多年院内孕产妇保持零死亡的记录。

1997年,医院晋级为国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院也开始大踏步前进。尤其是2006年从勤俭路整体搬迁到中环东路现址后,医院的整体环境焕然一新,医疗用房扩大了21倍,医院业务也在原来产科、妇科、儿科的基础上,发展到了大专科小综合,三大科都开设了专科和分出亚专科。以产科为例,十多年来,在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嘉兴市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已由弱到强,全市五县二区的妇幼工作已深入人心。产前检查、孕期保健、高危孕产妇管理层层落实。因此到2010年后,嘉兴市户籍的孕产妇已看不到从前因难产而发展到需要抢救的情况。提高产科服务质量成为工作重点,除了开设产前诊断等专科专家门诊外,还从“无痛分娩”发展到了“陪伴分娩”,目前进一步开展了“产科家庭化产房”(LDRP),产妇可在这个独立的房间享受医护人员全程服务,待产、分娩、产后恢复等各个环节全都有家人和医务人员陪伴,解除了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和焦虑,使产妇平稳、安全,甚至是快乐地度过分娩。

坚守为民初心,发挥余热不止

2011年,医院再次晋级为国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2019年顺利通过复评。2020年7月,首轮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我院在全国2398家参评医院中荣获全国第16位、全省第2名的好成绩。而我在1998年退出领导岗位,任名誉院长。2002年,我办了退休手续,年纪大了,体力差了些,但身体条件还允许发挥余热,我的共产党员初心不变,对妇幼保健事业的热爱不变。因此我仍未离开医院,每周出三次门诊,并且和其他医生一同对门诊的“难治性阴道炎”进行研究。2009年,“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原菌真菌学与耐药性研究及治疗”课题获嘉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段时间许多同事和病人都亲切地叫我“老院长”。直到2017年,我已80高龄才真正离开了心爱的岗位,过起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从产院到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从分娩是“半个脚踩进棺材”的普遍认知,到全市孕产妇零死亡,这是嘉兴市妇幼保健院进步发展的成果,也是建党百年新中国妇幼保健事业发展的缩影。

从“小同志”到“老院长”,是我在党的教育下一步一步前进的过程。我是千千万万在党的培养下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广大妇幼保健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