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亚健康 > > 家庭医生服务升级 门急诊接诊量增加

家庭医生服务升级 门急诊接诊量增加

发布:2018-09-12 06:24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海珠昌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家庭医生特色服务,门急诊接诊量节节高。虽然政策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绩效工资总量不予限制”

  海珠昌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家庭医生特色服务,门急诊接诊量节节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中共广州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报告中提出,要着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用心办好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健康广州建设。

  近年来,广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几年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不少广州街坊来说还是“可有可无”;但如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人气越来越旺,对大医院的分流效果明显。广州市卫生计生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每10人次在广州就诊,就有3人次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的病。家门口看病的方便、医保政策的倾斜,都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的街坊获得感满满。

  基层医疗结构就医黏度增大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今年对广州近400名社区患者进行的面对面随机调查显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对居民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近60%的社区患者在社区看病超过5年,90%以上的患者有相熟的医生。

家庭医生服务升级 门急诊接诊量增加

海珠区昌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大早就有很多街坊候诊。

  案例聚焦

  医保倾斜+软硬件升级+家庭医生

  昌岗街社卫中心“吸粉”量节节高

  上周四下午2点10分,位于海珠区穗花小区内的昌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楼前已有患者在排队等候。20分钟后,开诊时间到,候诊队伍已有20多人。“一些人觉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是门庭冷落,现在随机选一天来看一看就知道,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了。”该中心家庭医生、副主任医师吕红说。

  在她看来,街坊“有病就上大医院”的习惯,在三四年前就有了改变的迹象。

  2014年,广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意见》及三个配套文件,“剑指”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瓶颈,着眼实现“小病在社区、康复回社区”的目标。2015年,医保政策开始向基层倾斜:无论是到“小点”门诊就医,还是“小点”首诊后根据病情需要转诊到“大点”就诊,报销比例都比直接到“大点”就诊更优惠。通过医保“门慢”待遇,慢性病患者在社区报销比例高达88%。

  医保“指挥棒”一转,效果立竿见影。吕红回忆,那段时间,来办医保定点的居民排起了长龙,最高峰时队伍从中心的医疗楼延伸到约30米外的保健楼,中心要派出10个工作人员维持秩序。

  医保政策倾斜让不少患者踏出从大医院到基层的第一步,但如何使小病、常见病患者愿意留在基层?

  吕红认为,药品种类齐备与医保政策倾斜相辅相成。过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置限定在基本药物目录范围内,虽然比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药品零加成”早了好些年,但用药选择少却是一块“短板”。近年,广州开始推进基层与专科医院以及综合性医疗机构慢性病用药的衔接,在大医院慢性病处方内的药品,原则上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提供。“我们根据患者需求增加常用药品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药物同三甲医院的匹配度已经达到70%。”

  “我现在看病开药,10次有9次是来社区。”有20年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的何姨说:“在社区看病,用上两个病种的‘门慢’医保加上门诊医保统筹,我自己一个月才出100多元,去大医院一个月要花七八百元。我每月退休金2000元出头,省下的药钱买吃的也好!”

  借着政策的“东风”,昌岗街社区卫生中心在自身发展上也摸索出一条路。2014年,随着广州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标准化建设、加大对基层的投入,中心从500平方米的卫生站“壮大”到如今建筑面积达到2025平方米,配备了DR、彩超、无创呼吸机等多种设备,还陆续增加了新的科室,其中就有基层医疗机构中不多见的心理咨询科,最近两年还新开了外科、手术室。

  在人手配置上,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中心西医门诊从原先的3个医生增加到10个,其中有8名是全科医生,有两名在三甲医院进行了三年规范化培训,招进来的中医也全都是研究生学历。

  相对于大医院的专科医疗,全科门诊、家庭医生服务无疑是基层医疗的特色。2014年,广州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2017年,推出一系列新政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拉开全面推行分类签约、差别化签约和有偿签约的序幕。广州市卫生计生委还与广州日报合办了广州首届十大五星级家庭医生及网络人气家庭医生评选活动,大大提高了居民知晓率。

  昌岗街社卫中心的叶德意医生就在本次比赛中获评为五星级家庭医生。家住礼岗的伍伯早在这次比赛前就已是他的“粉丝”。“他刚调来这里我就‘帮衬’他了。”以前都到三甲医院看病的伍伯,四年多前第一次来到昌岗街社卫中心,让他真正成为“粉丝”的就是这里的全科门诊。“我太太有糖尿病高血压,我慢性病更多,社区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全科医生,一个签约全科医生就搞掂了。”

  在何姨眼中,在基层看病则能感受更多的“人情味”。签约家庭医生后,她加入了家庭医生组建的微信群:“想挂号,在群里说一声就有助理帮忙挂;诸如皮疹、发烧感冒之类的小问题,在群里提出来,即使是晚上,也有医生回复。”

  让患者肯来社区看病,愿意留下来,再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利吸粉”,连年攀升的数据反映出昌岗街社卫中心近年来的发展:今年上半年,该中心门急诊诊疗量达12.8万人次,比前年、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5.8%、15.8%。

  基层思考

  如何做好家庭医生特色服务、发挥好基层医疗的特色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中心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升级至“三环”:“一环”即家庭医生+助理的核心团队,提供便利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专科医师(中医师)、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康复治疗师等成员,形成“二环”,提供家庭病床管理、团队医生会诊等服务;珠江医院心血管、内分泌医生每周固定坐诊,中心全科团队与珠江医院专科医生组成“三环”,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病情需要经家庭医生转往医联体珠江医院的签约居民,还可以享受优先预约专家门诊、安排辅助检查和住院。

家庭医生服务升级 门急诊接诊量增加

昌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陈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