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男性 > 精子异常 > > 广州动物专家出力挽救长臂猿

广州动物专家出力挽救长臂猿

发布:2018-11-14 06:24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广州动物园将联合有关方面,建立长臂猿的精子、卵子银行以及多功能干细胞库,使更多的长臂猿留下种质资源。

大洋网讯 濒临灭绝的长臂猿,如今传来好消息!不仅广州首次繁殖成功的白颊长臂猿“宝宝”已成年,近日,广州动物园科研人员走进无量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联合中山大学科考人员与云南景东管护局共同成立“野生动物救护与研究基地”,开启对西黑冠长臂猿及其伴生物种的保护野外保护,并促进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受关注的是,广州动物园将联合有关方面,建立长臂猿的精子、卵子银行以及多功能干细胞库,使更多的长臂猿留下种质资源。

广州的首次繁殖成功的白颊长臂猿“宝宝”已成年 

2005年4月,白颊长臂猿宝爸、宝妈在相恋3年后,终于“开枝散叶”诞下了雄性小白颊长臂猿,取名“宝宝”。这标志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颊长臂猿在广州的首次繁殖成功。今年,玉树临风的白颊长臂猿“宝宝”已经步入成年,在广州生活了13年的它,早已经熟悉了广州的环境,并且对于广州动物园的家很是喜欢。

今日,记者看到“宝宝”正在笼舍里活泼地攀爬和跳跃。园方为“宝宝”设置的家,是模仿了生态自然布局,窝舍里有天然树干和枝叶,让“宝宝”能自由攀爬,同时在半空中还模范自然布置了横树根,让“宝宝”能在空中沿着横树根跳跃攀爬。同时,园方为“宝宝”进行了“丰容”升级,在获取食物方面,需要“宝宝”通过发现寻找,最终觅得食物。“丰容升级是为了让动物有更强的自然天性,无论在居住和觅食方面,都更加贴近自然生态的天性行为。”

有趣的是,“宝宝”早已到了适婚年来,广州动物园目前正在面向全国努力为它找对象。

目前广州动物园共有长臂猿9只,其中白颊长臂猿5只(4公1母),白眉长臂猿4只(2公2母)。

拯救长臂猿,广州动物专家奔赴云南开展科考保护

全世界的长臂猿有20种,全部分布于亚洲,中国曾经有7种分布,其中海南长臂猿不超过30只,种群数量最多的西黑冠长臂猿在我国数量也不足900只,所有种类的长臂猿种群数量均少于大熊猫。可以说,长臂猿比大熊猫更濒危,加强长臂猿的救护与研究,迫在眉睫。

细数一下长臂猿跟我们人类真有不少共同点:和我们一样,它们也没有尾巴,能在树干上和地面直立行走,喜爱唱歌。在所有的类人猿当中,长臂猿的婚配制度和人类最相似,通常情况下,长臂猿生活在一夫一妻的家庭中,每胎生育一个宝宝。少数种类的长臂猿家庭群会存在一夫二妻的现象。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气候变化,原始森林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我国现存的长臂猿仅生活在云南、广西和海南的极少原始森林,总数不超过1500只,其中四种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

广州动物园是圈养北白颊长臂猿、黄颊长臂猿种群管理组的组长单位,长期开展长臂猿种群管理,已建立完善的种群谱系,使圈养的种源调配更加有效精准。10月26日,广州动物园科研人员走进无量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联合中山大学科考人员与云南景东管护局共同成立“野生动物救护与研究基地”。开启对西黑冠长臂猿及其伴生物种的保护野外保护,并促进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广州动物园科研人员黄志宏博士介绍,本次与与长臂猿栖息地管理机构的合作,将让圈养长臂猿与野外长臂猿的保护工作衔接起来,促进圈养与野外长臂猿种源的共同发展,实现长臂猿野外重引入。“我们可以更系统地加强长臂猿的种质资源管理,更有利于深入研究长臂猿的遗传和细胞生物学技术,比如建立长臂猿的精子、卵子银行以及多功能干细胞库,使更多的长臂猿留下种质资源。”黄志宏说。

“长臂猿日”广州孩子成为长臂猿保护使者

据悉,每年的10月24号是由IUCN灵长类专家组(SSA)为长臂猿保护和宣传设立的“长臂猿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地的长臂猿保护组织和动物园都会开展各种活动唤起公众对长臂猿生存和保护状态的关注。10月27日,广州动物园举办“长臂猿日”主题活动,一帮孩子成为首批长臂猿保护使者。他们通过彩绘、手工制作长臂长等方式,表达对长臂猿的爱心。动物园在科普长廊还举办科普大课堂,让游客了解东黑冠长臂猿的保护历程。动物园表示,为了方便市民了解更多长臂猿的知识,还会在园内长期开展“灵长动物大调查”、“玩转广州动物园”、手机知识闯关游戏等长臂猿主题的科普活动。

广报全媒体记者全杰 通讯员梁毅飚、王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