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黑食品 > > 中华工商时报:食品安全翘望新监管

中华工商时报:食品安全翘望新监管

发布:2016-09-26 10:12 | 来源: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7日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7日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李克强在回答法国《费加罗报》记者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时表示:“食品安全,那可以说是天大的事,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他指出,政府应该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坚决进行查处,并且让不法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

  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的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但近年来,轰动全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见诸报端。比如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地沟油、苏丹红超标,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等事件都让公众感慨“我们还能吃什么?”

  面对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公众不禁要在心里打一个问号——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食品不断影响着我们的食品安全呢?

  从以往的媒体报道中不难看出,威胁食品安全的原因来自于不法企业的生产、不法商家的销售、监管的不力、处罚的轻飘,乃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不了解等等。其中,最为突出的症结,是食品安全工作的多头、分段管理。分段监各环节之间难免存在中空地带,尤其食品产业生产到销售的链条较长,一旦出现问题,多部门之间协调处理非常耗费时力,监管不到位、“踢皮球”现象也难免发生。

  令人略感欣慰的是,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组建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出台了《食品安全法》。各地各有关部门也纷纷出台保障食品安全的政策,并采取相应措施,为保障食品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与公众的实际感受相比,食品的安全放心还需要不断提高。

  我们可以看到,以往相关法律空白和惩罚力度的不足都让不法分子对生产“黑心食品”有恃无恐。同时,在地沟油事件中也暴露出,对于问题食品的检查和监测手段存在漏洞。让公众享用到放心的食物显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从生产源头到最终走上餐桌的这条漫长的路上,需要完善的政策法规、严格的监管力度和科学的检测手段,每个环节都要切实发力才能真正保障我们的食品安全。

  近期,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改革力度让公众看到了最终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

  3月10日,中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出炉。其中,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加以整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食品和药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等。此举将有效解决食品安全多头管理、分段脱节、职责边界易于混淆等问题。

  食品安全对于公众来说是“天大的事”,放心的一日三餐也是公众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我们相信,随着政策和法制的不断完善、各级监管部门的严格执法,将真正让不法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让公众将获得更安全的食品。(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