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 > > 迎击帕金森病(2)

迎击帕金森病(2)

发布:2018-01-25 06:17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吕文也体会过牛焕江的感受。张晓安患帕金森多年,生活无法自理,妻子只好放弃工作专职服侍他,但一个人要服侍一个患者都很困难,这一点宋永香感受极深,要把身材高大的丈夫挪动到厕所对她来说简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吕文也体会过牛焕江的感受。张晓安患帕金森多年,生活无法自理,妻子只好放弃工作专职服侍他,但一个人要服侍一个患者都很困难,这一点宋永香感受极深,要把身材高大的丈夫挪动到厕所对她来说简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因此,术后行动恢复自如后,激动万分的他独自步行来到医院,专门挂了吕文的专家门诊,他激动地对吕文说:“我不是来看病的,我就是想让你看看我现在的状况!”

“看他神采奕奕的样子,我们的辛劳都是值得的。”吕文对记者说。

DBS手术要达到100%成功绝非易事,该院的一条经验是:严格把关。并非所有帕金森患者都适宜做DBS手术,只有原发性帕金森病且没有严重并发症的中期患者方可手术。

一次,一位企业家患者来求医,明确提出要做DBS手术:“不管花多少钱都行,只要能让我恢复正常!”

但吕文接诊后发现,患者并非原发性帕金森病,而是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不适合手术。患者要求迫切,表示效果差点也要做。但吕文还是拒绝了。

被他们拒绝手术的患者有数十例,不适合做的坚决不做,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这是这个团队奉行的原则。

多学科协作的医疗模式

医学界人士指出,门诊的误诊率比住院高,因住院后是医生会诊。显然,会诊比门诊能更有效地避免误诊。

现代医学学科分类太细是造成误诊的原因之一。

邵逸夫医院100%的成功率很重要的原因是多学科协作的医疗模式。

王义荣说,目前我国医疗服务中的主要模式是专科化诊疗模式,这一模式带来的弊端是涉及多学科的疑难杂症极易成为“三不管”地带,单一专科对这些疑难杂症的诊疗显得无所适从,但是又没有很好的途径让其他相关专科的医师参与,造成各学科各自为政,一旦有交集总是坚持本学科的理论和诊疗方法,给学科发展带来巨大障碍。

而该院的模式避免了以上弊端,按“病”不按“科”,既传承专科精细化的特点,又联合多学科对疾病进行“多对一”诊疗,使不同学科的诊疗方法融合,提高疾病的综合诊疗水平。帕金森病因其病因复杂,单确诊就需要排除很多疾病,比如精神疾病、老年痴呆、脑积水、帕金森病叠加综合征等,而这牵涉到多个学科,单一的神经外科无法排除其他病因,只有多学科共同合作才能更客观有效地诊治病人。

多学科诊疗模式排除了一些医院直接让患者到神经外科就诊、由神经外科直接确定是否手术的做法,这样就能避免一些不该手术的患者被做了手术而影响治疗效果。

目前该院已形成了一个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心理科、康复科等科室共同组成的医疗团队,团队由40多位专家组成,2015年又在此基础上成立脑科中心,每年由一个学科负责人担任轮值主席,每届轮值主席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做学术演讲,每年举办国家级和省级学习班,研究探讨的内容涉及神经内外科及精神科康复科相关的国际前沿性的理论,如帕金森病的治疗进展以及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

2017年11月中旬,该中心接诊的一位外院因手术效果不佳前来求医的帕金森病患者。该患者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这在临床上极为罕见,中心多学科专家在讨论时发生了激烈争论,为此,他们视频特邀美国梅奥医学中心专家会诊,最后大家的意见渐趋一致,经治疗患者病情减轻。

这种不定期举行的多学科讨论会将疑难的临床罕见的或大家感兴趣的病例拿出来讨论,集思广益,体现出一种现代医院所需要的精神:团队合作,学科融合,构建医学共同体。

一个50多岁的患者经DBS手术后效果明显,但次日即出现嗜睡、不与人交流症状,经多科专家研讨,最后诊断是缄默症。对症施治两周后,患者恢复正常。

脑科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承担国家级课题20余项,省级课题近百项,发表SCI论文90余篇。

目前,该院和全国10多家医院一起参与国家“十三五”规划关于帕金森病的研究。

尽管人类对帕金森病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但帕金森病的致病原因却迄今未明,也没能找到彻底治愈的良方。尽管如此,人类在与帕金森病抗争中已积累了一整套经验,已能让帕金森病患者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在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开设了帕金森病专科门诊,帕金森病的诊疗与管理水平也逐渐提高。

王义荣说,到2030年,全球预估约有1000万名帕金森病患者,而我国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将达到500万。人类攻克帕金森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医务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本报通讯员陈柔本报特派记者叶辉本报记者严红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