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 深化医改 “治未

深化医改 “治未

发布:2016-03-19 15:13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健康中国战略将于十三五期间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推进这一战略早日实现?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中开出不少良方。用经济杠杆缓解看病难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教

  “健康中国”战略将于“十三五”期间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推进这一战略早日实现?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中开出不少“良方”。

  用经济杠杆缓解“看病难”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旭东认为,建设“健康中国”,首先要深化医疗体制改革,重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破除以药养医、实现分级诊疗等“老大难”问题。

  “分级诊疗不能靠行政措施来干预,应该激发医生和患者的主动性,利用经济杠杆配置资源。”王旭东介绍,在欧洲,一定是很有经验的医生去做家庭医生,年轻医生一般在医院里做专科医生。

  “从中长期看,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还要靠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增加医疗服务资源的供给,尤其是加大政府财政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投资;放松对民营资本、外资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政策限制,打破国有医院的长期垄断格局,鼓励就服务质量进行竞争。”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提出,从短期看还要综合施策,除了要把大量的资源从产能过剩的领域转移到这些短缺的行业外,还要提高医生尤其是高水平医生的工资福利收入,增加这个职业的社会吸引力和荣誉感。

还要靠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增加医疗服务资源的供给

  “治未病”医改重心须前移

  不少医疗界代表委员在讨论中提出,建设“健康中国”,应从提高国民健康意识做起,变“有病治病”为“没病防病”。

  王旭东认为,过去医疗改革的着眼点在于疾病,没有抓到根子上。医改目标应该放在健康上,就是重心前移,预防为主。他建议,国家每年拿出医疗卫生投入的10%-20%用于健康预防和宣传教育,医院拿出医疗资源的30%投入到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以公共政策、科技进步、中西医结合为切入点,解决长期、长远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慢性疾病,更加注重预防为主,更加注重“不得病、早发现、早治疗”,以“治未病”共建“健康中国”。

  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疾控中心主任沈进进建议国家专门就“营养”立法,推进居民膳食平衡搭配、合理选择,促进国民健康。“养生指南、营养科普刷遍朋友圈,也不知道靠不靠谱。打开电视,饮食营养节目爆棚,‘营养大师’泛滥,由于各种炒作,真正的营养知识被混杂在大量的信息中,无法惠及普通百姓,而因营养搭配不善导致各类慢性病高发。”

  沈进进建议,制定《营养改善法》规范统领营养相关工作,将饮食营养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内容,从小培养良好饮食习惯,严禁垃圾食品在校内或学校附近售卖,从儿童时代开始做好慢性病预防工作。

  融合中医资源发展养老产业

  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如何颐养天年,不仅是健康问题,更是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康缘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肖伟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现状以及人口老龄化特点,决定健康养老产业不能照搬发达国家模式。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必须融合多种优势资源,其中尤其需要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

  “中医药崇尚‘天人合一’,在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业中应当大有可为。”肖伟建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挖掘中医药资源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加强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的顶层规划设计与指导,强化政策引导作用,出台国家及各地区的中医药服务健康养老产业中长期战略规划。

  他还建议教育部、民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医养结合现代养老健康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打造我国养老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为“健康中国”提供产业政策支撑和商业模式示范。

  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治病

  目前,我国慢病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5%左右,导致的疾病负担超过总负担的70%。全国死因前4位的分别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病是“第一杀手”,占总死亡率的41%,每10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病;“第二杀手”是癌症,每分钟有6人确诊癌症,其中肺癌居第一。

  “肺癌如果在早期发现可以治疗,但如果到了晚期才发现,花再多的钱也救不了命。”全国人大代表、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咏红建议,开发应用健康医疗大数据加强心血管病和癌症的防治。当前,发达国家纷纷开发利用健康医疗大数据,以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美国拿出300亿美元用于电子病历建设,积累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应从心血管病和癌症入手,建立全国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查找病因、提出科学治疗方案,为群众提供疾病筛查、预警、早期干预和管理,减少“两大杀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