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 助残疾人圆“健康梦”

助残疾人圆“健康梦”

发布:2017-10-13 06:16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原标题:助残疾人圆“健康梦” 本报记者王超 5月,一个充满阳光的季节,既暖身又暖心,第二十七次全国助残日到来了。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推进残疾预防,健康成就小康。”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助残活动。多年来,为了实现残疾人的“康复梦”

原标题:助残疾人圆“健康梦”

本报记者王超

5月,一个充满阳光的季节,既暖身又暖心,第二十七次全国助残日到来了。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推进残疾预防,健康成就小康。”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助残活动。多年来,为了实现残疾人的“康复梦”“健康梦”,我省开展了多样化的康复救助行动,帮助残疾人朋友在蓝天下共享美好生活。

康复,似一缕阳光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残疾,有人不能行走,有人不能说话……为了帮助他们,我省精心组织各项扶残助残项目,使大批残疾人从中受益,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2016年6月12日,省残疾人康复中心选派技师赶赴舒兰市环城街正义村,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李明宝入户评估适配辅助器具。47岁的李明宝因意外事故导致高位截瘫,生活非常困难。中心技术人员根据现场的检查评估情况,为李明宝配备了翻身床、防褥疮床垫、轮椅等辅助器具,并细致地讲解了所适配辅助器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帮助他更好地进行居家康复训练,尽量改善其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得到帮助的李明宝感动得热泪盈眶。

同年8月,残疾人陶永礼来到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心工作人员为他适配了双髋离断特殊假肢,并指导他进行三个月的康复训练。通过不断调试和训练,原本挪着小木凳才能够行动的陶永礼已经能够借助双腋拐独立行走了,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也减轻了家庭负担。“我每天的训练很辛苦,但我一定要坚持住,为了那些帮助我的人,他们的付出不是没有回报的。”陶永礼激动地说。

“十三五”以来,全省以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为重点,为各类残疾人提供涵盖需求评估、医疗康复、辅具适配、康复训练、支持性服务在内的32项基本康复服务,新增残疾人新农合康复项目23项、基本医保项目20项,依托全省150个康复机构、2875个社区康复站,累计组织实施矫治手术80例,大小腿假肢装配2583例,居家康复器材和辅助器具配发1万名,前臂肌电假肢40例,人工耳蜗、儿童助听器、肢体残疾、智力落后、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康复救助2000余名,使得有康复需求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的比例跃升至62.6%,增长幅度位居全国前列。

预防,似一道屏障

6岁的汲美欧,在一岁半时被查出听力障碍,经确诊为中度听力残疾。经多方了解,找到了吉林省聋儿康复中心,申报了国家救助项目,从此孩子开启了通往有声世界的大门。在植入人工耳蜗后,经过两年的康复训练,汲美欧在老师辛苦的教育引导下,孩子终于能听会说了,从此,改写了孩子的命运。

残疾风险伴随着每一个人,残疾预防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关于残疾预防,其实很多事是可以做在前头的。”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张雯艳向记者介绍,出生缺陷关系到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出生人口素质,给家庭和社会也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低一些,但是形势也不容乐观。我们现在采取的是三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措施就是在婚前和孕前的时候,通过婚前检查、健康教育、遗传咨询,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二级预防就是在孕早期和孕中期的时候,通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防止缺陷儿的出生;三级预防就是新生儿疾病筛查,就是在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出生缺陷儿的严重的残疾,可以防止这些孩子严重的智力障碍和体格发育障碍的发生。“预防是很关键的,因为我们要防止他的发生,防止他的出生,一旦出生了,我们就要防止严重致残,同时要多方面探索各种救助方式,救助这些残疾儿童,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孩子,让他们不至于因为家庭困难放弃治疗,也让这些孩子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张雯艳语重心长地说。

为了加强残疾预防工作,经省残联、省卫生计生委推荐及中国残联、国家卫计委评审,省内确立了3个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正在按照试验区要求开展专家技术指导队伍组建、基线调查、高危孕产妇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投入力度,扩大救助覆盖面,降低儿童残疾发生、发展的风险。

关注残疾人健康,让人间充满爱。只有以人为本,切实在残疾人的需要上下功夫,才能让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助残疾人圆“健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