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饮食 > > PX项目应该要和群众商量吗 不是什么都是罚钱了事

PX项目应该要和群众商量吗 不是什么都是罚钱了事

发布:2015-11-13 13:50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据新华社消息,5月6日,昆明市相关负责人回应,中石油位于安宁的炼化基地项目已经审批,相关环保标准全部符合国家要求,PX项目是炼化基地的下游配套项目,目前尚

PX项目应该要和群众商量吗 不是什么都是罚钱了事

发布时间:2013-05-08 09:05:03 关键词:

    上周末,昆明年规模千万吨的中石油炼油项目的上马引发了当地民众对周边环境的担忧。

PX项目应该要和群众商量吗 不是什么都是罚钱了事

    据公开信息显示,中石油云南1000万顿炼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年1月获得国家核准,确定落户昆明安宁市草铺工业园区。

    据新华社消息,5月6日,昆明市相关负责人回应,中石油位于安宁的炼化基地项目已经审批,相关环保标准全部符合国家要求,PX项目是炼化基地的下游配套项目,目前尚在规划研究当中,并未确定建设。

    据新京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表示,PX项目在中国已成为敏感符号,其解决之道还在于政府、企业和群众的沟通,项目信息公开透明,政府引导市民广泛参与企业项目的立项、评估和生产建设,“没有神秘感了,它自然不会恐怖”。

    环保人士还建议,“特别是加大污染环境的成本处罚,对于违法排污的重大诚信违规行为,既要罚企业,又要罚人,通过对相关责任人的人身自由和财产的惩处起到警示作用。”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各方声音】

    用什么终结“一闹就停”困局-人民时评

    有人说中国社会存在“共识断裂”的危险。解剖PX项目这只麻雀可见,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有效的沟通对话。昆明市民的一个要求是吁请公开PX项目信息,四川石化的三次声明如果能在立项阶段发布,彭州项目的传言可能也会少一些。不管投资多大、工艺多先进,如果牵涉到民众利益的公共性问题,仅以“通告”、“告知”的形式“单向度传输”,怎能在信息时代、权利时代赢得民众支持?公众激烈的表达背后,实际上是未被尊重的权利、未被满足的诉求,是没有被听见、被看见的情绪和声音。

    走过集体至上的时代,中国已进入一个利益的迷宫,每一件事都面临不同的利益选择。PX项目正是一个典型案例,其中公共利益与个别利益、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纠葛,格外明显。“散步”绝非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一有矛盾就上街”更非治理常态。有利益的表达才有相对的利益均衡,通过有效沟通达成共识,以协商方式解决问题,才可能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如果找不到各种利益诉求的平衡点,不仅是重化工项目,类似垃圾焚烧站、移动通讯基站、高压变电站等,同样会遭遇民意的狙击。

    PX项目拉锯战背后的理性困境-扬子晚报

    按照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纵观世界各地的经验,污染项目上马引起争议在所难免。但理性的到位、科学的拿捏,较之于污染本身,对于社会更是可贵的经验。对PX项目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同时,首先要理解PX到底是什么,PX污染严重是否如坊间传闻?这种保持理性的追问,内在逻辑是一套严谨的程序和规则。拥有这种逻辑,PX项目才不至于半遮半掩、搬这搬那,名字不叫PX的项目也能得到有效监督。

    在这种逻辑之中,首先需要批评的是职能缺位。只有政府信息充分透明、征求民意,谣言才能止于公开。公众对PX敏感,既是知情权被蒙蔽,同时也是对政府信息历史欠账的裂变反应。这次网民的抵制情绪,同样与信息神秘化有关,同样,有些网友的认知也在偏向理性,“请依法公布所有的信息,不要担心我看不懂。”

    再往前者推移,假如信息足够公开、讨论足够充分,这一过程中假如有社会活动,也至少能避免以讹传讹、过激反应的窠臼。以美国人的组织经验来看,他们首先是学术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出面质疑,然后是社会的相关环保组织的推动,然后平衡官方反应,媒体跟进挖掘报道,次序井然。这一过程中,科学常识得到充分普及,理性经验更加有效和珍贵;就事实本身,经过有序的论战和辩解,事情也得到折中的解决。

    昆明PX项目遭民众质疑 专家:没大家想得那么可怕-中国广播网

    早在去年底,网上就传出可能有PX项目落地昆明的消息。今年2月份,确定中石油位于昆明安宁的炼化基地项目已经获得审批。作为炼化基地的下游配套项目,PX项目尤其受到各方关注。按照昆明市政府在3月底新闻发布会上的说法,整个项目经过最严格的审查审核,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有业内专家表示,这个炼化项目位于昆明西部的安宁市草铺镇,虽然位于上风口,但中间有西山相隔,可以有效增强污染物扩散,对昆明市的污染很小。中石油云南石化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炼化基地采取的技术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排放量都可以实现安全达标排放。

    但是,这种"只见结果不见过程细节"的回应显然没能化解民众的疑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这种涉及公众利益的信息应该公开,而是否符合相关标准也应该综合多种评估相互印证。

(责任编辑:袁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