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药品 > > 国家食药监总局与阿里健康“官商勾结”?中国医药行业首例“民告官”的故事

国家食药监总局与阿里健康“官商勾结”?中国医药行业首例“民告官”的故事

发布:2016-01-29 22:34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导火索是“药品电子监管码”

“起诉国家食药监总局,实属迫于无奈。”昨天(1月26日),湖南养天和大药房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养天和大药房”)董事长李能召开新闻发布会时说到。


1月25日,李能委托律师把起诉状递交到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养天和大药房起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简称“国家食药监总局”),强制推行药品电子监管码属于行政违法,应立即停止。并直言国家食药监总局与中信21世纪(现更名“阿里健康”)相勾结,强制推行药品电子监管码,实质上是“官商勾结,出卖国家公信力,为利益集团谋取不法利益”。


这是首例发生在中国医药领域“民告官”的故事。


国家食药监总局与阿里健康“官商勾结”的“五宗罪”


新闻发布会上,李能指出国家食药监总局与中信21世纪(阿里健康)的“五宗罪”:


第一、国家食药监总局委托中信21世纪(阿里健康)运营药品电子监管码,缺少合法性。

第二、要求生产、流通企业进行药品电子监管码赋码,不履行赋码相关要求的生产企业产品不得进入招采平台,药品流通企业要终止经营资格,这些都没有法理依据。

第三、国家食药监总局允许阿里健康一方面经营网上售药,一方面代表国家权力运营全行业数据(其还涉嫌销售相关数据),属于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和排除竞争,是对所有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极大不公平。

第四、药品电子监管码完全属于重复建设,将大幅增加社会成本,增加患者负担,不利于实现健康中国的伟大目标。

第五、综观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所作所为,是置民意于不顾,把药品零售行业的命运玩弄于股掌之上,让人无法不怀疑官商勾结,迫于无奈,不得不诉诸法律。


据羊城晚报消息,“药品电子监管码”是国家总局2006年开始建设的一个药品监管系统,最初只用于特殊药品监控,直到2008年又提出将其分类分批推广到所有药品,旨在实现药品全品种、全过程、可追溯监管,防止假药流入渠道。


2015年1月4日,国家总局的《关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全面实施药品电子监管有关事宜的公告》要求,2015年12月31日前,境内药厂、进口药品制药厂须全部纳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在药品各级销售包装上加印(贴)


统一标识的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即“新版GSP”),并进行数据采集上传,通过中国药品电子监管平台核注核销。2016年1月1日后生产的药品应做到全部赋码。而所有药品批发、零售企业,也要求2015年12月31日前须全部入网,对所经营的已赋码药品“见码必扫”。


如果企业拒绝入网赋码,就有可能丧失参与药品招投标的资格。而药品零售企业拒绝入网赋码,则无法获得GSP认证。


北京商报指出,因为养天和等多家药店的门店因拒绝将所经营药品扫码上传到阿里健康运营的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被责令停止营业,取消经营资格。养天和认为此举为严重违法行为,遂上诉法院。并表示上诉只是第一步,后续还有其他行动。对于阿里健康,因未找到证据,不列入被告之中。


为什么养天和等药店如此抵制“药品电子监管码”?


与养天和一样,反对“药品电子监管码”的还有老百姓大药房,其董事长谢子龙曾在2013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公开反对监管码,未果。但谢子龙又在2015年3月会上提出《关于将药品电子监管系统交由国家食药监总局统一管理,确保信息安全的建议》,他明确指出,“药品电子监管信息是政府监管的一种手段,电子监管平台运营者同时参与相关市场运作,等于是让市场竞争的一方去监控另一方,无法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从信息安全角度考虑也不宜由企业负责药品电子监管信息系统运营。


同样,这也是李能所顾虑的,因为当前国家食品药监总局将是“药品电子监管码”授权于“中国药品电子监管”平台运作,而该网站是中信21世纪旗下的医药监管业务。2014年初,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以13亿元战略投资中信21世纪,当年10月将中信21世纪更名为“阿里健康”。而阿里集团旗下又有天猫医药馆,阿里健康也获得医药电商牌照有从事医药零售的资质,阿里健康能利用“中国药品电子监管”平台既获得全国医药生产、流通及用户购买数据,并在经营医药电商业务中获利。简而言之,阿里健康即扮演“裁判员”,又充当“运动员”。此外,业内也称监管码与“批号+条形码”作用相同,无需再增加。


养天和等药店抵制药品电子监管码的另一重要原因是高额投入。李能表示,接受药品电子监管码后,需要购买扫码枪和秘钥,并投入高昂的后续维护费用。仓库门店两进两出,每个环节都要将每盒药品扫码,需额外投入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养天和拥有540余家门店,首期投入就要1200万元,门店越多投入费用就越高。养天和另一位负责人称,“老百姓大药房如果全部门店投入使用,粗略计算大概需要8000万元,而去年老百姓大药房的税前利润仅2亿元,一次要花掉1/3利润”。


对此,阿里健康方面未做出正面回应。但一位接近阿里健康不愿具名的人士则表示,一个门店仅需投入300元,绝无其他费用。


药品电子监管码于阿里健康而言,“香饽饽”会变成“烫手的山芋”?


当前,阿里健康主要包含药品零售、医疗服务、药监码及健康保险四大板块。2015年11月,阿里健康发布的2015年年中财报显示,截至9月30日,集团主要业务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药品电子监管码)收入同比增长14.61%至2137.1万港元,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 6.3%上升至22.4%;净亏损1.25亿港元,同比去年的3375.5万港元减少271.97%。财报期大幅亏损的原因,由集团产品开发等运营开支全面增加所致。


看上去“药品电子监管码”对阿里健康而言真是一个“香饽饽”,然而正在被同行们推向“烫手的山芋”的境地。2015年3月的两会上,除了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公开把茅头指向阿里健康外,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永红表示,一个营销人员去拜访他时,提供的数据自己从未见过,包括各类药品的批次、流向和数量都来自众生,而这些数据来自掌握全国药品监管信息的阿里健康,这让他担心企业的信息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