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药品 > > 医药进出口商会许铭: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化面临6大挑战

医药进出口商会许铭: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化面临6大挑战

发布:2016-03-08 20:23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许铭副会长做了“从医药贸易与投资看“中国制造”产品的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演讲

  近日,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制造”药物创新传播论坛,医药创新企业、政府官员和专家对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如何走向国际化进行了演讲和讨论。

  在论坛上,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许铭副会长做了“从医药贸易与投资看“中国制造”产品的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演讲,他对我国医药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上的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具体建议,以下是现场演讲:

  我本身是学经济学的,我对于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医药产业的发展一直有浓厚的兴趣,实际上在涉及到企业国际化这个问题上,那么国际上有四个比较成熟的理论,这四个理论是结合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那么第一个就是所谓的小规模技术理论,这个提出来的人,叫路易斯(音)是美国的一个发展经济学奖,他认为发展中的企业你的最大的优势就是依靠你的自然禀赋,也就是说物美价廉依靠劳动密集型技术,只要你的技术达到一定水准就可以了,不一定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全球化的资源布局,也就是说小规模的技术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足以。

  第二个理论叫做技术地方化理论,这是印度籍的美国经济学家,这个人也是很有名的,他结合印度企业的发展,他认为我们应进行进口替代,来实现创新,也可以实现产业的发展,他以印度的产业发展作为实例研究,引进来就是现在说的消化吸收再利用。

  到了第三个阶段就是我们的GDP已经到了4千美金之后,我们中国去年GDP人均已达到7500美元了,那么超过了4千美金以后,你的吸收的外资的速度,要小于你对外投资的速度,也就是说这时候会大规模的走出去,我们所谓走出去的进程明显加快,比如说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开始以投资的方式,不是以贸易的方式开拓国际市场。

  第四个理论,这个理论是上个世纪30年代奥地利的经济学提出来的,叫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他认为产业的发展一定要靠创新,必须要靠创新,所以他认为组织的变化,生产再造特别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开展高端学习是发展中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唯一的途径,也就是创新驱动。

  那么上周我们在商务部开了一个关于外贸形式的工作会,领导就提出中国下一步外贸的发展,一定要创新驱动,不转型也得转型,中高速要向中高端迈进,一定要改变我们中国产品物美价廉的国际形象,品牌化、质量、效益要成为我们的重中之重。

  所以我们围绕这四个关于企业国际化相对比较成熟的理论,我感觉也是符合了我们中国的医药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下一步该怎么办,不但要扩大对外投资,我们要走出去,更重要的要靠创新驱动来提振我们的产业国际竞争力,那么这是一个路径的分析,我认为尤其对我们医药行业来讲它是个网络,前面很多企业也提到我的创新必须要通过外包,一个小小的药片从你的中间体到你的制剂到最后走了一圈已经周游列国了,药片已经开始国际化。说明我们整个研发生产,整个的链条已经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布局。

  刚才吴司长讲到医药十三五的工作,我本人也参与了这个工作,我们向工信部第一稿就提出来,十三五将是中国医药企业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的重要5年,没有国际化,就没有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未来,所以着眼未来国际化是我们必须要走的路径,那么这里面涉及到什么问题,我们现在中国企业和国际上的这些企业,我们属于网络当中的弱连接的关系,要改变这个现状就是要实现关系网络的强连接,只有强连接了,才能够实现高端学习,就像我们的圈子一样。那么欣喜的是我们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去,实现强连接,那么未来5年我觉得十三五不是五年的问题,五年只是虚数,我们做十三五要放眼十四五,肯定要不断的加强高端学习,深度的融合到全球网络当中,你必须成为这个生态系统当中重要的一分子,这样你的国际能力才能提升。

  那么最近大家讨论比较热的就是尤其是春节期间到日本去买药,我本人也比较关心,我就觉得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促进我们大量的中国人到日本买药,我们按照商务部的统计,去年在境外的销售,尤其是在日本的消费已经达到人均1万多人民币,除了买日用品以外很多是买药。我就找了很多资料,那么这几类药,大家可以看到是目前我们中国人在日本热购的比较畅销的产品,这里面都是OTC,尤其是日本几个大的OTC企业,我们跟他们有很多的合作关系,我本人也跟他们有很多的交流,像一些日本的OTC的产品成为我们中国人热购的主要产品。

  举几个例子为什么这些药好销,比如类似化妆水的,其实是日本的眼药水,他做成女性喜爱的化妆品包装,放到我们女士的化妆包里面随身携带,很小巧很漂亮,玫瑰香色的眼药水,深受年轻女同志的喜爱。

  下面小林制药的制剂,这个设计,我自己可以操作,非常方便,尤其是在后背不需要别人帮助。

  另外是日企的创口贴,我们中国的创口贴进水很麻烦,但是他这个进水没关系。很多中国人买这个。

  下面是小孩口腔溃疡的,这个做的很形象,日本的童话般的设计就让孩子们觉得吃药是快乐的事情。所以到底什么是创新,我们做一些高大上的叫创新还是在我们的应用基础上开发才叫创新,创新一定是多层次的。结合日本我们热购的这几个神药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总得来讲到底我们中国产品在开拓国际市场的时候面临哪些挑战,一个是比较优势陷井,所谓比较优势陷井,就是我们的高端产品竞争不过欧美企业,我们的低端企业我们竞争不过印度企业,我前几年去过墨西哥,墨西哥现在的工资没有什么四险一金,两千块钱人民币,人们就非常高兴,我们的成本是多少,那么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的医药产品,特别是我们现有的主流产品来看,我们现在是腹背受敌,高端的企业我们竞争不过,低端的越来越难和这些发展中国家竞争。

  第二就是原始创新与应用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到底什么是能够推动我们的原始创新和应用技术创新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企业永远是逐力的,创新没有错,把大量的钱投入国家级的建设,科研院所企业一块搞公关没有错,但是你创新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实现产品和技术开发的市场回报,那么是什么来引导我们的创新,我的一个粗浅的想法,就是市场回报是引领我们创新包括原始创新和应用技术开发创新真正的原动力,如果没有市场回报这个创新是无效的创新。那么中国企业在这个方面我认为是有明显的短版。

  第三,国际认证和注册进程是相对缓慢的,之前很多企业提到,包括我们做的非常好的,像恒瑞医药,绿叶制药,ANDA(编者注:全称为Abbrevitive New Drug Application,简略新药申请)到现在只有40多个,印度多到什么程度,一年印度就100个申报成功,而且在申报成功的ANDA里面还可以拿180天独占,不是一个层量级的。这里面还有一个误区,我们中国企业认为我把我的产品注册了,我的设备认证我就能够有国际销路,这个之间没有等号的。如果说我们对于认证注册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的话,中国没有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