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 > > 高值医用耗材被限用:有医院暂停部分手术(图)

高值医用耗材被限用:有医院暂停部分手术(图)

发布:2018-01-05 06:10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2017年12月17日,山东省某公立医院骨关节骨肿瘤外科病房。护士说12月后该病房不怎么收患者了。 到2017年底,前4批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也就是说2017年公立医院耗占比要在20%以下。 63岁的山东人李云(

高值医用耗材被限用:有医院暂停部分手术(图)

2017年12月17日,山东省某公立医院骨关节骨肿瘤外科病房。护士说12月后该病房不怎么收患者了。

到2017年底,前4批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也就是说2017年公立医院耗占比要在20%以下。

63岁的山东人李云(化名)刚接受了一次中晚期结肠癌肿瘤切除手术。在山东一家省级公立医院,她半躺着养伤,难受时起身小步挪动,坐在病床旁边的小凳子上,蜷着身子,捂着肚子,“这样会舒服点。”

这是一次开腹手术。手术为她取掉了一个鹅蛋大小的肿瘤,却在她的肚子上留下了长约20厘米的缝合伤口。医学论文普遍认为,相比于对腹腔干扰小、术中出血量小的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的术后恢复慢,容易导致伤口感染或腹腔感染,并发症更多。

她原本不必承受这样的痛苦和更多的术后风险。医生告诉她,直到2017年11月,这家医院还在为像她一样心肺功能完好、没有其他炎症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那样,肚子上只会留下小切口,术后恢复快。

从1993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功实施全国首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后,15年来,腹腔镜手术早已成为目前多数大医院治疗胃肠方面癌症手术方式的首选。

“原本是冲着这家医院腹腔镜手术技术很高才来的”,李云的儿子张清告诉新京报记者,12月5日办理入院前,医生突然打电话告诉他,腹腔镜手术目前做不了,只能做开腹手术。

记者调查发现,在这家医院里,类似的改变还有:普通止血纱布代替了防粘连止血纱布;可吸收线被限用;进口吻合器消失,要么使用国产吻合器,要么手动缝合;人工髋关节暂停置换;超声刀被限用;留置针被逐渐减少使用。

高值医用耗材被限用:有医院暂停部分手术(图)

2017年12月16日,山东某公立医院关节科住院部走廊,病床仍有一半以上是空的。

除了山东,在四川、贵州等地,都有医用手术耗材被限用的类似消息。一场全国范围内限用医用手术耗材的风暴在2017年底席卷而来,成为多数医生口中的“首次耗材风暴”。

舆论一度将矛头直指医保控费,源于医保基金亏空;此类猜测遭到官方否认,贵州省卫计委有关负责人此前曾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贵州省医保基金运行平稳,未出现“收不抵支”。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6月发布一份《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称,“力争到2017年底,全国医疗费用增长幅度降到10%以下。”

另外,四川、贵州两省卫计委分别在2017年10月、11月出台了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文件,其中都提到了“高值医用耗材”。

“何时恢复手术,元旦后等通知”

李云面临的挑战还不止这些。被普遍使用于胃肠外科手术中的中心静脉置管被告知无法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周围静脉置管。

中心静脉置管从锁骨插入,周围静脉置管则是在手臂上扎针。由于锁骨下静脉管腔更大,中心静脉置管输入大分子营养液快且方便,出院前都无需被重复扎针,而周围静脉置管输入大分子营养液时,血流速度更慢,对血管的损伤也更大。

“忙不过来”,李云病房的护士抱怨,由于手臂血管较细,长时间输营养液让血管更易萎缩,护士们每3-4天就得更换针头重新给病人扎针,患者也是两只手轮换着被扎。

中心静脉置管原本是手术室麻醉医生可以领的手术耗材,该医院分部的胃肠外科住院部护士在12月20日左右告诉记者:“目前手术室已经不让领了,如果经过评估认为患者血管不好等,科室做手术的医生会自己带着穿刺包(里面含中心静脉置管)去手术室。”

12月中旬,记者走访山东省多家省级公立医院后发现,使用手术耗材较少的内科住院病房诸如产科、内分泌科,患者数量并未有太大变化。手足外科、骨科这种使用手术耗材较多的病房里,有医生被问及是否还做手术时直挥手,“手术能不做就不做了”。

李云所在医院的心内科患者做介入手术时目前只能放一个支架,该医院医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堵塞很严重,想放2个支架,医生通常的回复是,对不起,转院,如果想放进口支架,“对不起,你去外地医院吧。”

高值医用耗材被限用:有医院暂停部分手术(图)

2017年12月21日,某公立医院人员正在拆箱一次性医用耗材。A12-A13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靖

该医院的关节科门诊处,围坐着很多春节前赶来看“老毛病”的人。54岁的刘德(化名)是电焊工人,常年弯腰蹲着干活,右臀部疼痛难耐,半夜疼得常常睡不着,只能彻夜坐着。12月,他被确诊为“股骨缺血性坏死”,医生告诉他需要换人工髋关节,但是只能等到元旦后。

在关节科,人工关节(人工膝关节、人工髋关节等)几乎是唯一的必用手术耗材。但有些情况下不是必须马上手术。截至12月中旬,该医院关节科护士给记者展示的患者登记簿上已经登记近30个患者,这些患者目前无法做手术,而病房的几十张床位只住了不到10个病人。“什么时候恢复做手术,元旦后等通知”,关节科护士回复。

限用原因扑朔迷离。受访的关节科患者得到医生们的解释均不相同,“床位不够”,“正在和药企进行二次议价,降低骨科耗材费用,还没谈妥”,“目前还可以吃药先维持”,“药企不供货了”。

“现在医院整天在开会讨论这个事情,我们也崩溃,”该医院的一位关节科医生在12月中旬时透露,从12月1日开始,手术停了将近半个多月。“上级对医院有指标限制,医院对各个科室卡指标,各个科室只能减少收病人。”

大规模停止手术耗材的使用,该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没有,这是2017年开始的。”而这种说法得到了山东省多家公立医院相关负责人的印证。

高值耗材成限用“重灾区”

事实上,在山东之前,贵州省和四川省早在11月就已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11月,一则落款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内部通知在网络流传。通知要求,“停止骨科、介入、神经外科、手术室、眼科、心内科等科室及其他科室部分医用耗材;停止所有止血防粘连材料、吻合器、切割器、补片及生物补片、医用胶、穿刺器、一次性负压引流装置等的使用;除部分特殊科室外,限用除丝线以外的所有其他缝合线的使用;暂停办理高值耗材入库手续。”

多家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文章刷屏朋友圈,提及诸如贵州某三甲医院、四川肿瘤医院等“停用部分医疗耗材”,“增加收治低值耗材使用的患者,严控收治需高值耗材的患者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