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 > > 每届30个学生 医院“抢”着培养

每届30个学生 医院“抢”着培养

发布:2016-02-03 08:10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每届30个学生 医院“抢”着培养-新闻频道-和讯网

市人大代表、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摄

市人大代表、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摄

  对于“儿科看病难”的热点问题,青年报记者昨天专访市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陈国强。他透露,目前交大医学院“恢复”招生后的儿科学方向首届毕业生将于2017年毕业。他呼吁,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医学院的支持力度,让医学院有条件承载更多的专业人才培养。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突破重重阻力推出儿科专业

  经过前一天浦东代表团团审议时的聚焦,“儿科看病难”这一问题继续发酵。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缺儿科医生与多年前曾取消儿科专业有一定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儿科医生收入少,压力更大,医生去做儿科医生的兴趣不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在陈国强看来,顶层设计的前瞻性还是非常重要的。对此,昨天,陈国强还向青年报记者自曝了曾经艰难恢复儿科专业的一段往事。

  “在2010年,我上任医学院院长的时候,就提出重新恢复我校曾经很有特色的儿科专业,然而,努力了两年,没有成功。原因就是国家没政策,并且如果招儿科,因为不是热门专业,大家就会觉得医学院分数线会整体被拖累,降下来,不好看。”

  不过,陈国强担任医学院院长两年时间里,多次在三个儿科医院调研,也预判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是迟早的。于是,2012年,他还是突破阻力,执意要推出儿科专业,哪怕分数线下降一些也要招生,“理由就是,服务国家需求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我们不能害怕录取分数线的改变而担忧所谓的"面子"问题,更何况你没有招,怎么知道分数线就会下降呢?”于是,2012年开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开始招收临床医学儿科学方向。陈国强解释说,由于国家政策里面没有儿科学专业,只有临床医学专业,所以,如今专业名称就是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方向)。

  “既不违背国家政策,同时也招收了儿科学专业人才。过去3年的招生情况表明,我们的儿科方向录取分数线实际上整体超过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陈国强坦言,其实,招收的学生也不是很多,如今每年都保持在30人左右。他认为,如果儿科学整体环境不改变,那么,虽然招收了30个学生,但每年这些学生中是不是100%会去从事儿科学,他也不敢判断。据了解,由于临床专业学制是5年。因此,目前并没有毕业生。但是,从与学生的接触中,他深信,今天的青年人中,敬畏生命,乐于奉献者还是处于绝对主流地位的。

  政府应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陈国强指出,现在每年坚持30个招生名额,但远远满足不了实际儿科需求,尤其是在“全面二孩”启动以后。“我觉得,政府应该加大支持力度,既要着眼于眼前,更要着眼于长远。我们现在在想"十三五"的时候,也应该想想"十四五"、"十五五"的上海,为了达到那时的上海,应该做些什么样的前瞻规划、顶层设计。”

  陈国强自信地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招收儿科其实是有条件、有优势的。“我们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又有以儿科为主体的综合医院新华医院,还有上海市儿童医院,这些都是我们的附属医院。所以,我们有很强的儿科医生培养的师资体系。”据透露,目前每届30个学生,三个医院都“抢”着要培养。

  对于未来有没有进一步扩大招生的计划,陈国强坦率地说,他当然乐意,“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因为有三个附属儿童相关的医院,扩招并不会影响教学质量,但是,医学院现有的空间非常小,难以招收更多学生。政府给医学院现有的教育资源,也不足以支撑这样的做法。我们难以为了招收儿科医生而降低教学质量,这也是得不偿失、目光短视的行为。“所以,归根结底,政府部门一方面从近期来看要提升儿科医生的待遇,改善儿童医院的条件,从长远看,还是要加大对医学院的支持力度。”陈国强表示,上海并不仅仅缺儿科医生,其他医生也是缺乏的。加大医学院的投入,改善医学院的办学条件,应该成为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因为这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源头。

  “上海提出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广大市民生活的更加美好,小康的前提条件应该是健康,要健康的话必须要有维护人类健康的"保护神",这个"保护神"一个是我们治病的医生,另一个就是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的那批医生。预防和治疗,提升这两支队伍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解决民生问题将起重要作用。”陈国强说道。

  调查

  有医院10年招不到新儿科医生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首席记者 范彦萍

  本报讯 韩正书记对于“儿科医生”的关注让不少医学界的政协委员备受鼓舞。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特需诊疗中心主任、儿科教研室副主任周蓓华昨天向记者表示,目前儿科医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综合性医院的儿科不断萎缩,儿科医生辞职多,招不到新人。

  周蓓华表示,儿科问题由来已久,只是今年二胎政策出台,所以大家关注得更多一点。“上海3个专科医院,新华医院的儿科这几年不断在扩大,新的大楼造起来,床位数也不断在扩大,但是病人就医拥挤的现象并没有改善。”她表示,二孩政策开放了让孩子数量增加,家长越来越奢侈化养育导致小孩看病的次数也增加了。此外,外地来就医的儿童也不少。而儿童就医几乎集中在几家三甲医院。

  她再经过调查发现,上海的二、三级医院的儿科萎缩现象严重。调查发现,很多医院这5-10年都没有招到过一个新的医生。“有一个医生说,病人带孩子来看病,说我儿子是你看的病,带孙子来看病时你还在上夜班,二三十年过去了也没变。”今年第九人民医院小儿科要关闭,调查下来,不是医院想要关闭,而是实在开不下去了,儿科医生都辞职了,没人能做。

  在对10家综合性医院临床医生的调查发现,240多名儿科医生中,这5年里离开的有40几名,占到约20%多,而新进来的人很少。“有一家医院,儿科临床医生平均年龄42岁;医院唯一的一名儿科医生已经66岁,虽然退休了,还在留用。”周蓓华说。

  去冬今春,申城甲型H1N1流感毒株发生变异,传播性有所增强,儿童病例猛增,本市四家儿童专科医疗机构门急诊爆棚,医生护士不堪重负。以2016年元旦为例,三天节假日期间,四大儿科特色医院共接诊患儿4.7万余人次,儿科门诊爆棚情况已持续近两个月,数据显示,儿科医院日均门诊量达8000人左右,儿童医学中心达6100人左右,新华医院儿内科3000人左右,儿童医院两个院区共计7500余人。

  对策

  以全科医师填补人才缺口 建立联合体带动儿科发展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记者 刘晶晶

  本报讯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市政协委员李芸提交了一份《关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亟待加强儿科力量的建议》的提案,希望得到相关部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