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 > > 医药卫生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推动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变革

医药卫生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推动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变革

发布:2016-03-13 19:11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王君平)在第八届“声音·责任”医药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基础上,日前围绕“医生价值与公立医院改革”主题,30余位全国人大

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王君平)在第八届“声音·责任”医药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基础上,日前围绕“医生价值与公立医院改革”主题, 30余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官员、学者以及医疗机构负责人和临床医生为推进医生价值提升和公立医院改革建言献策。他们呼吁,推动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变革。

与会专家认为,由于医疗行业独特的特点,薪酬制度在医疗卫生领域中所处地位较为独特,建立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成为医改的核心环节、关键任务。

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特殊性。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是医疗行业的主要微观主体。我国又以公立医院为整个医疗行业中资源最为集中的主题。公立医院的主体地位,使政府和社会可以对工作于其中的医务人员的薪酬制度进行设计与干预,从而以此为切入点,解决医疗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包括资源配置、费用控制、质量改进、医患互信等。公立医院一方面需要坚持自身的公益固有属性,另一方面需要为医务人员提供能够体现其劳动价值的薪酬。在现有机制上,公立医院往往难以兼顾。建立健全适合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已经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迫切需求。

而合理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意味着需要多策并举,并且涉及到一些长年以来难以触碰的改革难题。代表委员们建议:

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最根本保证,薪酬支出才更应成为医院总支出的核心组成部分。目前,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支持限定在“定项补助”,重点为基建、设备采购等硬件投入,份额仅占总收入的8%~10%左右。如果能调整这种补助形式,改为按医院服务体量、医院人才队伍构成等来进行考核,实行“以事定费”、“购买服务”和“专项补助”相结合的补助方式,将在很大程度上助力医院优化服务行为,回归公益轨道。

变编制管理为全员合同聘用制。多年来,“编制”在医院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政府财政按照人头给予补偿,有编制才有财政投入。推动多点执业,调整职称评审体系,实行动态管理,打破人员管理的死水一潭,才能促进“单位人”变为“职业人”。通过“以事定费”而非“以人定费”,强化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使政府投入的参照标准从人向事转变以后,既能提高政府公共投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能提升医疗自身改革的活力,从而促进医疗资源的流动。

推动医生评级管理。传统的等级职称管理,让医护人员更关注学术、论文,甚至外语等方面,实质上违背了医疗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树立了不正确的职业道路导向。破除职称制度,建立以临床技术水平为核心的医疗人才评价机制基础上,继而探索建立临床医生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新体系。

代表委员们认为,现阶段,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薪酬制度在国家的统一管理下。绩效薪酬可以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中,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合理的分配。公立医院要设计科学的绩效薪酬,合理调整收入差距,从根本上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据了解,由中国医药行业25家协(学)会主办, E药经理人杂志和人民网承办的“声音·责任”医药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迄今已举办八届,已成为代表全行业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强的参政议政平台。它不仅受到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极大关注,也为推动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药行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