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 > > 延安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张福林医者仁心 德术并举

延安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张福林医者仁心 德术并举

发布:2018-04-06 06:20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近日,记者走进市人民医院,在一抹抹白色的身影中找到了张福林。他一身干净整洁的白大褂,穿梭在病房与门诊之间,悉心为患者诊治病情,脸上始终挂着亲切的笑容。

1-(1).jpg

  张福林工作时的场景 倪炳韬(摄)

  近日,记者走进市人民医院,在一抹抹白色的身影中找到了张福林。他一身干净整洁的白大褂,穿梭在病房与门诊之间,悉心为患者诊治病情,脸上始终挂着亲切的笑容。

  “张主任,请你帮我看一下这个片子……”走廊里不时有病人向张福林询问病情,在采访的2个多小时内,10多位病人或病人家属来询问病情,每当这时候,他总是对记者说:“抱歉,出去一下,稍后回来。”

  牢记使命 尽心为患者诊疗

  来到张福林的办公室,窗台上摆放的“十佳科室主任”奖尤为显眼,书柜里摆放的荣誉证书和医学书籍显得有些“拥挤”。张福林说,他出生在偏僻的农村,当时交通不便,乡亲们去医院看病很不方便。所以他从小立志长大要做一名医生,并时刻谨记“医德至上,爱患如亲”。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延安一个农民术前拿出2000元请医生们在高档食堂吃大餐,回来后自己吃了一个月的馒头。”张福林在以身作则的同时,一直用这个故事教导医护人员谨记医德。在行医时,经常有患者家属给张福林塞红包,他坚决不收,有时实在拒绝不了,他会把这些钱给患者缴纳住院费,每年用“红包”给病人缴纳的住院费就达上万元。

  “身患疾病已经让患者很痛苦了,有些病人甚至卖牛卖羊来筹钱看病,任何一名有职业道德的医务人员都不会因为病人是否给红包而区别对待。”张福林说。

  2015年的一天,一位患者手术后突然肚子疼,不久后就进入休克状态,为救治患者,他五天五夜没有回家,千方百计抢救患者,直到患者安然无恙他才回家休息。

  “我们一家人好多年都没有合影了。他工作太忙,有一次因为没有一张最近的全家福而错过了“模范家庭”的评选。”张福林的妻子在电话里说。

1-(2).jpg

  张福林工作时的场景 倪炳韬(摄)

  筹建科室 解群众看病难题

  张福林1992年毕业后一直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工作。2009年,他被调入市人民医院任消化科主任。

  “当时延安的医院在肿瘤治疗方面的技术很薄弱,大部分病人只能去西安甚至更远的地方接受治疗。”为此,张福林决心创建属于延安的肿瘤治疗团队,让更多的患者在当地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为建设肿瘤血液科,解决医护人员和设备的短缺,张福林多次和院方领导沟通协商,为科室引进了肿瘤放射新设备。同时,他还不辞劳苦的奔波于西安各大医院引进人才,并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坚持给医护人员作培训。除此之外,他每年分批选送科室人员去肿瘤医院进修学习,鼓励同行继续深造。

  经过五年时间的努力,肿瘤血液科终于成立了。科室成立初期,他发现医护人员虽干着同样的工作,但正式工却比临时工工资高不少。为了激发大家的工作活力和热情,张福林和院方领导及科室医护人员沟通协商后达成一致,推行“同工同酬”的政策。

  “这一政策让我的工资每月高了好几百,我觉得不认真工作就对不起主任和这份工作。”护士李晓梅说。

  如今,在张福林的带领下,科室的医护人员由最初的10人发展到现在的22人,每天的门诊量由原来的20多人次提高到100多人次,原来的住院患者不足10人,现在一年接诊的病人已超过700余人次。

1-(3).jpg

  张福林工作时的场景 倪炳韬(摄)

  尽心履职 做群众的传声筒

  2017年2月,张福林成为市政协委员,无论身份如何转换,他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张福林每天在医院进进出出,发现交警禁止车辆在医院门口停靠,接送患者的车辆只能停在距离大门左右50米的地方,这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而言无疑是一种负担,不少患者和家属对此都有较大意见。作为市政协委员,他决心要为患者和家属解决这一困难。

  在市五届委员第一次会议提案上,张福林提出了《关于延安市人民医院正门设立机动车(出租)停靠点》的建议。经市公安局调查协商后,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如今在市人民医院正门“为人民服务”字样前,清楚地标识着机动车停靠点,极大方便了前来接送患者的车辆,周围的群众对此纷纷叫好。

  “由于吸烟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遭受二手烟危害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很多群众缺乏对吸烟危害的认知。下一次政协会议上,我将提出关于延安市全民控烟的建议。”目前,张福林已经做好了该建议的前期调研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