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孕产保健 > > 受权发布:《“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3)

受权发布:《“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3)

发布:2019-02-15 06:31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2.加强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儿童孤独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加大重点人群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力度。加强对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医生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注

2.加强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儿童孤独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加大重点人群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力度。加强对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医生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注重发挥基层卫生人员和心理专家、志愿者作用,及时开展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干预服务。到2030年,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

3.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机制。以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健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重性精神病患者门诊免费服用药物品种目录。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高服务可及性。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康复服务和救治救助管理,完善鼓励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认真履行监护责任的看护补助制度,维护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联动机制,鼓励专业社会工作者参与精神卫生服务,帮助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得到更为全面的服务,促进其心理社会功能恢复,减少危险行为发生。到2030年,85%以上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设临床心理相关科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率高于70%,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5%以上。

(四)无烟环境推进行动

1.完善社会共治的控烟体系。深入贯彻《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进一步强化“政府管理、单位负责、个人守法、社会监督”的无烟北京建设体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保障控制吸烟工作的财政投入,推进控制吸烟工作体系建设。加大控烟法规执行力度,强化重点场所控烟监督执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控烟,注重发挥控烟专家指导委员会作用。完善烟草流行及烟草控制的监测及评估体系,对控烟工作实施系统监测和科学评估,监测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2.营造清洁无烟的社会氛围。以开展“世界无烟日”“世界卫生日”活动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无烟北京建设氛围,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和公民守法意识。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法,重点对未成年人、烟草经营者、流动人口进行宣传教育。研究制定公共场所室外吸烟区设置规范,对吸烟行为进行合理引导。加强无烟校园建设。

3.开展形式多样的戒烟服务。加强专业戒烟门诊规范化建设,实施戒烟门诊分级管理,为不同戒烟需求者提供咨询、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等服务。充分利用戒烟咨询热线向吸烟人群提供规范的戒烟咨询服务,帮助吸烟者主动戒烟。在全市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简短戒烟干预服务,推广戒烟提示系统。到2030年,构建专业戒烟门诊、戒烟热线、临床简短戒烟干预三位一体、具有北京特色的戒烟服务体系,成人吸烟率下降至17%以内。

(五)重大疾病防控行动

1.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强化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早期发现和健康管理,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为患者提供预防、筛查、干预、治疗、护理、康复全程防治管理服务。完善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质量。到2020年,市级慢性病防治示范区覆盖率达到100%,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管理率达到80%,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0%,重大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过早死亡率控制在10.5%左右。到2030年,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管理率达到85%,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低于9.9%。

2.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进一步扩大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和覆盖人群,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加强艾滋病的检测、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管理,全面落实临床用血核酸检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建立和完善结核病防治综合服务模式,加强耐多药肺结核筛查和监测,规范肺结核诊疗管理。健全口岸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防止传染性疾病传入和传出。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和应急处置,加强鼠疫、霍乱、肺炭疽等甲类和甲类管理传染病防控,有效应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积极防范埃博拉出血热、寨卡病毒等新发传染病疫情。到2030年,本市免疫规划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重大传染病稳定在低流行状态。

3.强化重大动物源性传染病的源头治理。鼓励并规范开展禽畜疫苗接种,提升养殖、屠宰等环节生物安全控制水平,有效降低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播风险。持续加强疾病监测,分析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开展针对性课题研究。加大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力度,广泛开展健康风险宣传提示活动,提高群众对动物源性传染病的认知程度。

四、优化全周期健康服务

(一)优化孕产妇健康服务

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综合医疗机构、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及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支撑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与发展。强化孕产保健,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搭建多部门信息互联共享平台,构建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疾病筛查、监测和防治网络,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婚前保健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面。推广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一体化服务模式,提高产前筛查服务覆盖率和产前诊断水平。不断扩大覆盖孕产妇健康服务的公共卫生项目范围,将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综合服务纳入妇幼保健常规工作,逐步实现建档孕妇免费筛查全覆盖。规范孕产期医疗保健服务,健全危重孕产妇转诊网络,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保障母婴安全。到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低于11/10万。到2030年,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8/10万以内,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妇幼健康主要服务指标继续保持发达国家水平。

(二)优化婴幼儿健康服务

全面推进爱婴医院和爱婴社区建设,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打造国家及本市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示范基地,完善儿童生长发育、听力、视力、口腔保健等服务转诊、干预网络。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建立保健医生培训基地。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适时推动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加强儿科和新生儿科建设,针对儿童主要死因制定实施干预策略。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建成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的新生儿危急重症转运、救治网络,全面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和水平。到2020年,婴儿死亡率控制在4.0‰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5.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全覆盖。到2030年,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0‰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4.0‰以内。

(三)优化青少年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