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黑食品 > > 接受顶新30亿捐赠 让民众吃得安心

接受顶新30亿捐赠 让民众吃得安心

发布:2021-01-29 19:10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3年多来,食安问题连环爆,换掉一个“卫福部长”,又把《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修到几近全世界最严峻,却看不到任何效果。香港食安中心日前竟然验出台湾辣腐乳含二甲基黄,再次丢脸到海外。显然,食安问题需要台当局提出更强有力的政策与作为,民众才能吃得

3年多来,食安问题连环爆,换掉一个“卫福部长”,又把《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修到几近全世界最严峻,却看不到任何效果。香港食安中心日前竟然验出台湾辣腐乳含二甲基黄,再次丢脸到海外。显然,食安问题需要台当局提出更强有力的政策与作为,民众才能吃得安心。     3年前第一波食安风暴,是不肖商人把塑化剂掺入起云剂中,供应统一等下游厂商制成饮料、果酱,连取得GMP标章产品也遭波及,产品还销往美国、大陆、港澳等国家,严重影响民众身体健康,美食王国MIT的招牌也蒙羞。“卫生署”(“卫福部”前身)在各方压力下,紧急提案修法加重刑责与罚款,并公告要求加入HACCP认证(食品安全管制系统)的餐饮业、水产业、肉类加工食品业,都要设有食品专业技术人员。此外,其官员就只会说“厂商自主管理”。如此消极的作为,怎可能有效防制食安风暴再起?     食安连环爆,追根究柢问题出在:制度百孔千疮、官员颟顸无能,从“卫福部”到地方县市卫生局,没有能力防范食安问题爆发于先,出了问题只好推诿卸责,《食管法》一再修法提高罚责,却欠缺配套措施,徒法不足行,不能产生吓阻之效。以香港日前再度验出台湾“度小月麻油辣腐乳”含工业染剂二甲基黄为例,“卫福部”食药署官员双手一摊,怪罪芊鑫下游厂商未如实通报,及产品没在岛内销售为由卸责,却不知检讨改善漏洞百出的稽查制度。针对个案处置再严厉,也不会有效防堵贪婪厂商为恶。“卫福部长”蒋丙煌有自知之明,上任之初就坦率表白,不敢保证未来不再发生食安问题。    食安问题不是不能杜绝,只要台当局落实就源管理、建立完整稽查制度就可能把食安风险降至最低,此外,台当局可以成立食安基金,建立食安受害人补偿救济制度,就更能让民众吃得安心了。就源管理就是跳脱稽查单一业者的生产管理模式,改为从源头供应链到消费者端重点稽查的食物链管理模式。例如香港验出台中德昌豆干含有微量二甲基黄,就应追查会使用二甲基黄的相关产品及食材来源,而不是只查豆干产业出了什么问题。     随着食品科技的进步,食品添加物愈来愈来复杂多元,台当局应针对食品添加物使用范围及标准采“正面表列”,换句话说,即使台当局已有严格法令规章,但厂商利之所趋,食品添加物超量使用、违规使用,是业者不能公开的秘密。例如毒淀粉案,起因上游业者为了让食品吃起来有Q弹口感,违法添加顺丁烯二酸,许多民众喜爱的小吃,包括粄条、肉圆、粉圆、豆花、粉粿、芋圆等都沾染毒剂。只有采取食物炼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稽查,不让恶质厂商有偷鸡摸狗的机会。     官员心态怠忽,是食品安全最严重问题之一。“罚到怕、关到老”是六“都”选举时候选人喊出的响亮口号,但口号不能防堵犯罪,必须落实稽查,才能产生吓阻之效。目前食安稽查最大盲点,在点、线、面法串连,台当局与地方政府必须联手稽查食品添加物流向,诸如进口的食品添加物可由进口数量追踪其用途,追查进口商使用或销售状况,就可以轻易核查厂商是否有违规使用。     成立食安基金建立消费者补偿机制,确有必要。每次发生食安风暴,食品大厂可以针对食材供应商提出巨额赔偿诉讼,面对食品大厂,消费者却只能打团体诉讼,光搜集发票举证就困难重重,到最后获得的赔偿少得可怜,明显不公平。成立食安基金后,可以补助食安受害者打官司,保障消费者食安权益,为了挽救民众对政府的信心,只要消费者能证明食安受害,就审酌受害情节,给予一定金额补偿。     据媒体报导,顶新海外筹资65亿元(新台币,下同),已汇回偿还银行团联贷,并决定动用家族资金实现30亿元食安基金的承诺。我们希望“行政院”要勇于承担,接受顶新的捐赠,并另行编列预算或向食品工业厂商劝募,宽列食安基金规模,从优补偿食安事件受害人的身心损伤。

期盼司法单位要重视食安问题严重性,食安法罚则已大幅提高,只是黑心食品的“致人于死、致人重伤”,犯罪要件很难认定。司法实务上,法官的认定常与社会认知有很大落差,到最后就是查不到、也罚不了。为食安把关是全民责任,司法单位如不重视,严峻法令徒具虚文,无良厂商继续赚黑心钱,食安风暴不定时发作,后果就是民众共同承担。

来源:《中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