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黑药品 > > 九旬老人求助:“从一次免费足疗到骗走我300万(3)

九旬老人求助:“从一次免费足疗到骗走我300万(3)

发布:2019-03-29 06:36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找不到店面,网上又找不到公开电话,记者的调查面临中断。经过仔细回想,杜老先生给记者提供了一个过去常用来确定服务时间的手机号码。没想到,记者竟然拨通了电话,电话那头一名女士爽快地告知了新店地址:丰台区

找不到店面,网上又找不到公开电话,记者的调查面临中断。经过仔细回想,杜老先生给记者提供了一个过去常用来确定服务时间的手机号码。没想到,记者竟然拨通了电话,电话那头一名女士爽快地告知了新店地址:丰台区东大街顺天府超市2层,距离原丰益桥店很近。

3月22日,记者来到这家“易宝林养生馆”。店内空间局促,没有窗户,灯光略显昏暗。记者谎称要为父母咨询保健项目,坐在前台的一名三四十岁的女士表示,自己是店长,要问什么跟她说就行。

“我爸腰上有伤,一累点就会疼,甚至必须戴护腰才行。这种情况,你们这儿有什么项目可以做吗?”

“我们这儿只要是酸麻胀痛,都能做,不说治病,肯定有缓解作用。”店长的回复极为谨慎,“但你要把老人带来,我们看了才知道什么项目合适,你现在这么直接问,我没办法跟你说。”

“你们这儿有价目表吗?估计花费是个什么范围?”

“没有价目表,花费多少钱也要看情况。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要根据老人情况制定,没法给你价格。”

记者在听杜老先生讲述时,他也提到,店内自始至终都没有价目表,每次都是直接开价,交钱后只给一张简易收据,很不正规。

以一张开于2015年7月30日的收据为例,抬头为“养生会馆销售及获赠凭证”,没“收据”二字;顾客姓名空白,项目空白,仅在销售产品一栏写有金额52000元;签名处只有“美容师”项写有“张、刘”二字,顾客签名也为空白。

2015年7月30日向易宝林养生馆的付款收据复印件

当记者提出能否看一下营业执照时,店长条件反射似的迅速问道:“你是什么部门的?!”当得知只是普通消费者后,店长果断拒绝,称营业执照肯定有,但只有成为会员才能看。临走前,记者索要电话或名片的要求,也被店长冷漠地拒绝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无执照、无公开电话、无价目表的“三无”养生馆,竟号称自己是“在全国开了100多家连锁的品牌店”。

不能容忍坑骗老人的行为

受访专家

中国消费者协会前秘书长助理兼消费指导委员会主任 王前虎

北京中医医院药学部主任 吴剑坤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支振锋

至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刘晓颖

杜老先生的遭遇难以立案,并非孤例。

2015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判决了一起民事诉讼案:吕某与北京易宝林国际科技有限公司服务合同纠纷。2014年5月,吕先生在超市购物后,由被告工作人员诱导到其店内泡脚,并在推销下购买了足疗卡,此后又被诱导购买了其他服务,共计11.6万元。

“国医郭教授”声称能治疗吕先生的高血压、高血糖、脑部供血不足、湿寒、腰腿肿胀等,并保证一辈子不得脑血栓,但却一直未见效,反而加重。最终,法院判决结果是:因证据不足,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

“肯定存在欺诈行为”

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中国消费者协会前秘书长助理兼消费指导委员会主任王前虎说:“易宝林养生馆的行为肯定存在欺诈。”综合老人自述及记者调查,易宝林养生馆至少在以下方面存在问题。

涉嫌超范围经营

王前虎说,营业执照应悬挂在营业场所的显眼位置,拒绝让消费者查看,违背了消费者的正当知情权。营业执照中的经营主体、经营范围、有效时间等都应符合要求,才能开展相应经营活动。

开办养生馆的企业应在经营范围中有所注明,如养生保健服务等,否则就属超范围经营。“北京宇彤友盛化妆品经销部”和“北京易宝林国际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册信息都不含养生保健服务。

没有明码标价

经营主体应当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价目表,并标明开展的服务内容、持续时间等,这是他们的义务,也属消费者知情权。

  在杜老先生案例中,老人签了两年的服务,若按每年50周,每周3次,花费300万计算,二老共接受了300次服务,即平均每人每次约5000元。但在“五指生足疗保健馆”的价目表上,记者看到,类似项目总额为每人每次1000多元,若一次性缴费超过1万元,享受六折优惠,则每人每次不超过700元,两者差距可谓悬殊。

疗法起名夸张,不知原理

易宝林不印制服务项目价目表,也没有对疗法的详细介绍,外人对其服务内容几乎一无所知。比如魔灸项目,杜老先生只知道跟艾灸差不多,听名字觉得效果很神奇。

对此,北京中医医院药学部主任吴剑坤说,国家对药品、医疗器械等有明确的命名原则,应与产品的真实属性相一致,不可用夸大疗效的名称。

“专家”身份存疑

杜老先生和状告易宝林公司的吕先生都在陈述中提到了一位郭姓专家。杜老先生说,他曾见过“郭教授”佩戴一块“中国中医药大学”的胸牌在店内巡诊,但记者查询发现,“中国中医药大学”根本就不存在。

养生会馆惯用套路

尽管有着各种漏洞,但老人身处其中,仍然容易被蛊惑。这其实都来自一些特定套路。

套路1

以情感套话

“无子女在身边的老人,多半会有孤独感,一旦有人愿意陪着说话,就容易放松警惕,并在对方引导下,产生倾诉欲望,问什么说什么。”王前虎认为,杜老先生一开始就把家里情况告知对方,便有这方面原因,甚至银行人员提醒可能遭遇诈骗时,他也不愿往坏的方向想。

套路2

以“服务”取胜

杜老夫妇每次做保健,都是养生馆店员车接车送;结婚纪念日,还赠送免费影楼拍照;每次收费,店员都会陪着取钱……杜老先生如今反思,当初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原来都暗含着其他目的。

套路3

以“专家”说服

在养生保健领域,找“专家”诱导、恐吓是百试不爽的一招。王前虎说,孤身老人尤其易被“专家”忽悠,一懵就丧失判断能力。

套路4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王前虎说,店面经常搬家的原因多为以下几种:

违法经营、资质有问题,需随时搬家;

被消费者投诉了,不得不搬;

消费者受骗,上门维权,造成了不良影响;

诱骗很多人办了卡,觉得钱赚得差不多了,金蝉脱壳;

经营不善,必须降低成本,搬去更便宜的地方。

所有这些理由,都意味着这家企业的实力和可信度不强。

多部门要联合保护老人权益

“现在骗子都很有经验,只要见面聊一下,就能很快摸清老人的家底,确定自己的行骗对象。”王前虎说,那些子女不在身边、有点钱、有点文化,还患有疾病的老人,最容易被骗子盯上。

杜老先生显然符合上述所有特点。很多知识分子,一旦骗子讲的高科技知识说到他们明白的点上,就会立刻产生信任感,进而落入圈套。

至诚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晓颖提醒老人:

无论购买什么产品或服务,首先查证经营主体的资质,如营业执照等,以维护自己的知情权;

缴纳任何费用前,先询问一下子女亲朋或相对懂行的人,不要轻易掏钱;

任何需要签字的项目,都要先看清内容、使用的时间和地点、所产生的费用,然后可自己照着列一张表,让对方签字留底;

  任何时候都要留意保留证据,文字、音像、认证等,越全越好;

  如果遇到所谓的专家出现,询问其姓名、单位,在哪些官方网站或材料上能够查到,如果对方说不清或查不到,身份就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