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 > 心理 > > 心理咨询师简里里:走红之后,你在公众面前就不再是自己(2)

心理咨询师简里里:走红之后,你在公众面前就不再是自己(2)

发布:2018-08-24 06:22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简里里: 慈悲。我现在就讲,最后你都没有慈,就只剩悲了。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他经历了很多创伤,想要完全恢复,过程是很艰难的。但你说都是原生家庭的锅,这有点像小朋友碰到桌子上摔了一跤哇哇大哭,家长就打桌

简里里:慈悲。我现在就讲,最后你都没有慈,就只剩悲了。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他经历了很多创伤,想要完全恢复,过程是很艰难的。但你说都是原生家庭的锅,这有点像小朋友碰到桌子上摔了一跤哇哇大哭,家长就打桌子说都是桌子坏。那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心理咨询师简里里:走红之后,你在公众面前就不再是自己

心理学和宗教一样,解决的都是同样的人类问题

凤凰青年: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和各个行业的互联网+,感觉现在心理咨询类的公号越来越多,你作为从业者,认为心理咨询成为一名显学了吗?

简里里:我觉得是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心理咨询这个渠道去面对他的问题。

前几年我跟一个人类学家聊天,他统计了那两年当当网前一百本畅销书书单,里面40%都是自助类、心灵鸡汤类的书籍。这说明人们对心理的需求一直是在的,只是大家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去处理它。可能在现在的互联网大众传媒的语境下,人们接触到了更多的公众号开始谈心理咨询,就让你觉得好像是火了。

凤凰青年:那“互联网+”对于心理咨询行业而言,最大的利好是在哪?

简里里:心理咨询是这样的,如果你让一个人去修复他的创伤,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它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就能变得更快,因为这是跟人有关的。我一直说心理咨询很像医疗,它没有办法批量生产、批量治疗,它就是一个手艺活。以我自己学心理咨询的经验,它是一门学科。但是你回到心理咨询里去看它的发展脉络的话,实际上心理咨询有不同的流派,它背后都是不同的哲学思想,就是你怎么看待一个人的发展、情绪成熟、面临创伤性事件的反应。我觉得互联网能放大它本身的优势,做很多心理教育、心理科普的东西。

凤凰青年:说到科学,你觉得心理类的微信公号会不会流于表面?还是说两者它就是应该起到不同的作用?

简里里:我觉得应该是起到不同的作用。两个都不能相互替代,你也很难讲哪个深哪个浅,因为它就是大众教育的一部分。但有些人如果真的是有困扰或者有创伤,他的问题是只看文章解决不了的,那就应该求助于心理咨询。

凤凰青年:你希望心理学以后变得更大众化吗?

简里里:其实心理挺大众的,只是心理咨询这个形式不是大众的。我有个阿姨说她们那个群体都在一起念佛经、听类似“女人怎么过地更精彩”这种包装起来更高端的课程。但其实大家去上课都是想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婚姻问题。我们确实不是一个领域,但某种意义上解决的都是同样的人类问题,萨满也是。

凤凰青年:这样听起来的话,假如是一个更加有商业头脑或者说领袖气质的人,利用心理学的科学专业方法和人类的共通的永恒诉求,其实大有可为。

简里里:它就是宗教了。宗教能解决人的心理问题。如果你去看一些宗教,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个操作手册,它有很多“准则”,你不要问为什么,这么做就行了。它还有宗教团体、读书团体,有团契,大家来为你祷告,给你提供陪伴。

凤凰青年:还有牧师听你的困惑,给你指导。

简里里:它就是起很大的作用。东方的佛教是另外一种方式,更把你打回原形,回到人本身,让你自己顿悟。佛教不给你制造想象中的有超能力的人来安排这一切,它说你就是佛,这是你的问题,你要自己去思考,通过这样一种相对痛苦的方式。但如果你相信它或者跟随它,也很有效,宗教这些对人都是有帮助的。

凤凰青年:这样听起来心理学和宗教的界限在哪?

简里里:心理学本来就是从宗教衍生发展出来的,只是心理学在发展的时候慢慢成为科学,用更多科学的手段去理解人的行为和情绪。然后它把宗教的壳剥掉,发展成熟。我举个例子,弗洛伊德当时认为,你会歇斯底里是因为早年经受过性的创伤。但我直接告诉你结论是没用的,我要想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帮你治愈这个创伤。所以就发展出了很多技术来帮助一个人了解自己、治愈心理上看不见的创伤。但这就是一个方法。有人是通过看书,有人是通过数学来认识世界的。我觉得做心理咨询,或者心理咨询的思考方式,就是世界上很多扇窗中的一扇。有的人比较适合就能从中受益,有人就去信个宗教或者做点其他什么事情,也能帮助到你。

心理咨询师简里里:走红之后,你在公众面前就不再是自己

大众语言描述越极端、结论越明确的东西越会火

凤凰青年:武志红书里说在中国,大多数成年人的心理水平都停留在婴儿阶段,这是一个巨婴国,你赞同他这种理论吗?

简里里:我不太喜欢被“贴标签”的感觉。不过我理解武老师是从整个中国文化的角度来讲。某种程度上,亚洲文化有父权压制的色彩,他不鼓励年轻一代成长,比如说你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愿,不能违背整个社会层面的意愿,你要牺牲掉你自己的一部分。在这个文化语境下,即便你成了食物链的最顶端,你也是被供养的。你不能跟爷爷奶奶讲道理的,爷爷奶奶说错的也是对的,大家对待长辈的方式就是对待婴儿的方式。我觉得武老师是在一个文化的角度上去讲这个事的,你看西方的寓言故事或者神话,都是孩子弑父或者弑母,这个时候我才成年,而中国的故事里都是二十四孝。所以是从一个非常大的层面上去看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吧。

凤凰青年:不管怎么说,这套理论体系成功地把武志红老师包装成了大V,你作为简单心理的创始人,你有尝试过把自己包装成KOL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