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 > > 小病大医,门诊一大半是熟面孔(2)

小病大医,门诊一大半是熟面孔(2)

发布:2016-01-26 10:20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大医院的收入结构分三块:财政拨款、医疗服务收费、以药补医。记者调查发现,合肥大医院至少三成以上的患者都是得了慢性病来定期开药的,再加上很多小病和常见病,如果真正建立起分级诊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大医院的收入结构分三块:财政拨款、医疗服务收费、以药补医。记者调查发现,合肥大医院至少三成以上的患者都是得了慢性病来定期开药的,再加上很多小病和常见病,如果真正建立起分级诊疗,大医院的病人数量至少会分流一半。在现行的医院补偿机制下,门诊依然是大医院重要且稳定的收入来源。在利益机制调整没有明确的情况下,大医院没有“推出”普通病人的动力。

经济杠杆引导患者首诊在基层虽有一定作用,但这种吸引力依然偏弱。“医保政策引导支持力度还不足。”专家认为。

■新闻链接

“16个字”读懂分级诊疗

●基层首诊

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双向转诊

通过完善转诊程序,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逐步实现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急慢分治

通过完善亚急性、慢性病服务体系,将度过急性期患者从三级医院转出,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

●上下联动

在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分工协作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