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药品 > > 烟台拼得国家科技奖11项 18家实验室引进博士185人

烟台拼得国家科技奖11项 18家实验室引进博士185人

发布:2016-02-08 14:42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创新,载体平台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创新平台,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人才,更重要的是平台对创新元素的吸附力。

大小新闻-烟台日报记者 李仁 通讯员 东坤 军文 先俊

创新,载体平台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创新平台,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人才,更重要的是平台对创新元素的吸附力。

昨日上午,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长效和靶向制剂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台检测仪器前,科研人员盯着一支药物试剂瓶反复观察。“这些小瓶子里面装着长效缓释微球制剂,这种制剂首次在国际上实现持续多巴胺能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目前,该制剂正同步进行美国和中国I期临床研究,是中国首个在发达国家开展临床研究的注射用新制剂。”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小平说。

而这一重大科研成果的诞生,离不开我国首个以长效和靶向制剂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全市省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18家,代表应用基础研究领域高水平的企业重点实验室组建运行,为我市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市科技局局长许前东说。

一个实验室

孕育4个重大新药

注射用缓释微球新药即将在美国注册上市。在生物医药领域,这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这个创新成果由烟台高新区的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研发,另外还有3个新药同时开展中美临床研究。

“园区有长效和靶向制剂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制了世界上首个治疗帕金森病的长效缓释制剂,注射用罗替戈汀缓释微球,这个制剂目前在中美两国开展I期临床研究。”杨小平说,这个实验室由国家“千人计划”、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李又欣博士领衔。

在国际生物制药领域,行业话语权一直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能在发达国家开展临床研究的注射用新制剂,‘含金量’不可低估!”杨小平说,这说明烟台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水平得到了国际认可,绿叶研发的长效缓释微球制剂做到了这一点。

不仅是绿叶,在玲珑集团,他们的噪声实验室,是国内第一家噪声实验室,说起这个实验室的建立,不能不提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自从郭孔辉进驻院士工作站后,企业配备了3个设计室、2个研究室和1个综合管理及信息化办公室,组建了367人的工程技术团队。玲珑集团建设美国研发中心、北京玲珑轮胎有限公司、玲珑集团研发中心三大研发平台,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玲珑轮胎哈工大研发中心,购进中、美、德、日等价值4亿多元的各种检测设备,形成了立足企业、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正是有了这个重点实验室,我们创新后劲才更足。”山东玲珑集团总裁王锋说。

重点实验室投入

总经费12.2亿元

何为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重点实验室是我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围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创新人才,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 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验室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主要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7家,其中3家实验室被科技厅列为重点支持的省重点实验室。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资源环境、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等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域。

重点实验室如何运行?在建设与运行管理中,重点实验室按照 “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基本要求,探索优势学科联合、优秀人才集中、仪器设备统一管理、项目课题分级负责、管理责任明确到人、开放共享的运行管理模式,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学术委员会评审制,建立和完善开放研究机制、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激励分配机制、设备开放共享机制、成果转移机制和管理联席会议机制,制定和完善岗位责任制、考核和考勤制度、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十二五”以来,全市重点实验室建设投入总经费12.2亿元,重点实验室环境和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全市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总面积达12.1万平方米,其中科研用房7.4万平方米,科研仪器设备3192台套,总值超过9.1亿元,科学仪器设备数量、质量、水平和档次都有较大提高。

18家实验室

引进博士185人

实验室,科研是主体功能。

全市重点实验室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目标,不断调整实验室研究方向和目标,积极承担国家和省科研任务。“十二五”以来,重点实验室围绕58个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6项、获资助经费4.1亿元,省市级科研项目134项、获科研经费2.8亿元。全市重点实验室坚持应用基础研究定位,形成了长效和靶向制剂、海藻遗传育种与栽培技术、芳纶纤维材料、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材料合成与应用、电解铝节能降耗、高性能铝合金结构材料、高性能子午线轮胎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制冷设备、贵金属分离与综合利用、核电特种金属材料、花生油脂与蛋白精深加工技术、苹果精深加工技术等一批特色研究领域和方向。

一个实验室,吸引一批人才。目前全市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拥有研究人员2505人,其中引进培养高级职称人员407人,博士185人,硕士596人。

融合,协同创新,重点实验室不断提升创新层次和水平。重点实验室通过凝聚特色、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互派访问学者、短期出国进修和培训、合作研究、举办和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所以及世界一些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领域的国际前沿研究动态。

据统计,在对外合作方面,实验室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以及中科院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多家知名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合作研究和交流30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