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药品 > > 医药类企业IPO上半年40%被否 回扣两票制成敏感问题

医药类企业IPO上半年40%被否 回扣两票制成敏感问题

发布:2018-04-09 06:20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本报记者nbsp;朱萍nbsp;实习记者nbsp;柳旭nbsp;北京报道导读因为医药行业的特殊性,从生产、采购、销售等环节国家有一系列相关规定。上述每一个环节都将影响企业

  本报记者 朱萍 实习记者 柳旭 北京报道

  导读

  因为医药行业的特殊性,从生产、采购、销售等环节国家有一系列相关规定。上述每一个环节都将影响企业的发展,影响正在IPO中的医药企业。在业内人士看来,“反腐、两票制、质量一致性评价、GMP和GSP的严格监管”是在重构医药行业和市场。比如创新型药物的营销模式需要从“关系型”向“学术性”转变,而仿制性药物的营销模式要从“关系型”向“广覆盖、深渠道”转变。

  医药行业规范运作的要求不断提上日程,这个效应也传导至医药医疗类企业IPO过程中。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 截至2017年6月30日,共有86家医药医疗类企业进行IPO,核准发行的20家,过会的8家,未过会的7家,中止/终止审核的7家。多家涉及回扣、两票制等敏感问题。

  多位接触证监会及了解证监会发审程序的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监管趋严的趋势仍不减,包括医药行业在内的信披都在走差异化、精细化的道路。从证监会的询问及医药行业企业的回复中可以看出,近两年来相关问题询问越来越细,如两票制对企业营销的影响,药企实施的销售激励与专业化学术推广之间的关系等。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金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表面看是上市申请被否,其实深层次核心原因是业务的合规性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短期内医药企业IPO通过率不会高,但中长期会好起来。高特佳投资集团执行合伙人曹仲良则特意强调,后续IPO企业主要仍需关注具体企业的销售模式。

  IPO“诱惑”

  2017年上半年,核准发行的20家企业中,浙江诚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公司主营业务为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另外有4家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设备;1家为保健理疗,1家为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1家为生物再生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1家为血液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还有1家为生物电子技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上述20家已核准发行的企业募集资金用途(四家未标注)集中在研发、促进营销和补充流动资金三方面,其中天圣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118561万元领跑募集总金额榜单,而开立医疗募集资金总额最少,为20925.23万元。

  实际上,目前很多医药行业企业不是已经IPO就是走在IPO路上。从刚发布的“中国制药工业百强”的名单看,大多数是上市公司或者上市公司子公司。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企业上市能广泛吸收社会资金,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上市融资,进行资本运作,实现规模的裂变,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迅速跨入大型企业的行列。

  达康医疗董事长陈少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定下来上市目标,进入资本市场方便风投的退出,另一方面则可以借力资本市场更好地发展;一位IPO申请已被受理的药企董秘则表示,企业已经在新三板上市,但新三板流动性比较小,而且企业目前处于快速增长期,需要募集更多的资金来发展,为此从新三板转战主板IPO。

  而近年医药行业并购潮频现,这其中大部分是医药上市公司为了加快发展、进行产业链延伸等进行的一系列并购行为,如华润三九收购圣火药业。根据上市公司公告、高特佳研究报告等多方统计,2016年医药健康行业并购超过400起,金额超过1800亿元。

  对于并购趋势,华泰证券研报指出,医疗服务板块因日益提升的居民需求及国家医改和政策的大力支持,行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均实现高增长,这一态势未来还将持续。金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2017年医药行业并购大趋势不减,各细分领域并购仍会很活跃,如中小型化药企业将逐步专业化或被收购、连锁药店整合也将进一步加剧等。

  一些上市公司转型也借助资本市场定增。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在2015年11月,20天内有超过10家上市药企发起定增,总金额高达182.1亿元。一些上市公司看好医疗产业发展前景,亦是通过定增手段完成转型。如2015年11月19日,主业粘胶纤维的澳洋科技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6亿元,向大健康产业战略转型;主业为电热合金材料的合金投资2015年11月20日发布定增公告,以PPP方式拓展医疗卫生、养老等产业,拟募资20亿元转型民营医院。

  7家未通过发审会

  无疑,药企进入资本市场后,可以获得更好的资金支持,但并不是所有IPO企业都能成功。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上半年有7家药企折戟,7家中止/终止发审。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证监会发审委审核的首发公司共有275家,其中224家通过首发审核,37家被否,7家暂缓表决,7家取消审核。从上可以看出,医药行业是被否比例较高的一个行业。

  根据证监会此前发布的消息,未通过发审会IPO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及会计基础的规范性存疑;经营状况或财务状况异常;持续盈利能力存疑;关联交易及关联关系存疑;申请文件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性存疑。而上述7家未过会的医药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异常;涉嫌商业贿赂问题;相关风险未及时披露问题。

  6月23日,中国证监会官网发布公告显示,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河南润弘)被否,因其产品质量问题多次被处罚和曝光,而润弘制药在历次提交的申请材料中却只字未提。此外,润弘制药还被要求回答专业化学术推广是否存在商业贿赂等问题。

  据了解,该公司主要产品为长春西汀注射液,可用于改善脑梗塞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症等诱发的各种症状。但该公司产品5次涉及质量问题,且被列入安徽省等地“重点药品监控目录”。证监会认为其相关信息披露存在不准确、完整,相关风险未充分揭示。

  而江西3L集团,则是因为申请文件不齐备等导致审核程序无法继续而被中止审查。

  早在2014年6月,江西3L集团就进行了首次预披露,但据证监许可〔2015〕1706号文件,因销售人员“私刻印章”及存在假发票等事件,其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受到质疑,2015年5月22日的发审会上,江西3L集团的IPO申请被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