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孕产保健 > > 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内容是什么?(2)

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内容是什么?(2)

发布:2021-03-09 19:33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部分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全国围产期神经管缺陷发生率由1987年的27.4/万下降至2017年的1.5/万,降幅达94.5%,从围产期重点监测的23个出生缺陷病种的第1位下降至第12位。地中海贫血防治成效明显,广东、广

部分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全国围产期神经管缺陷发生率由1987年的27.4/万下降至2017年的1.5/万,降幅达94.5%,从围产期重点监测的23个出生缺陷病种的第1位下降至第12位。地中海贫血防治成效明显,广东、广西胎儿水肿综合征(重型α地贫)发生率由2006年的21.7/万和44.6/万分别下降至2017年的1.93/万和3.15/万,降幅分别达91%和93%。

二、妇幼健康服务持续改善

坚持以妇女儿童为中心,努力为全体妇女儿童提供公平可及和系统连续的妇幼健康服务,不断完善政策制度和服务链条,逐步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保障。

(一)孕产保健

1.提供全方位孕期保健服务

普及产前检查,丰富服务内涵。开设孕前咨询门诊,提供生育力评估和备孕指导,教育群众树立科学孕育观。鼓励助产机构开设孕妇学校,加强孕妇及家属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普及孕育健康知识,提升孕妇健康素养和技能。以《母子健康手册》为载体,免费为孕妇进行5次产前检查,推广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全面推行妊娠风险分级管理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实现孕产妇风险管理防线前移。全国产前检查率稳步提高,由1996年的83.7%上升到2018年的96.6%,农村从80.6%上升到95.8%。

全力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为全国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乙肝筛查,为所有发现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近年来,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率稳定在99%以上,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干预前的34.8%下降到2018年的4.5%,先天梅毒报告病例数下降幅度超过70%,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达到99.7%,有效避免和减少了儿童新发感染。

探索开展孕产期营养、心理等专科服务,加强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专病管理,全方位保障孕产妇身心健康。

2.全面推广普及住院分娩

持续提高住院分娩率。2000年开始试点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2009年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定额补助,部分地区实现免费住院分娩,部分省份还给予生活和交通费用补助。全国住院分娩率大幅提升,从1996年的60.7%上升至近6年来的99%以上。特别是农村住院分娩率由1996年的51.7%升高到2018年的99.8%,城乡间差距明显缩小,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作出了重要贡献。西部地区住院分娩率从1996年的44.8%上升到2018年的99.7%,地区差距基本消除。

产科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产妇分娩体验持续改善。2018年全国共有助产机构2.6万家,助产士18万人,产科医师近21万人。大力促进自然分娩,鼓励助产机构开展导乐分娩、分娩陪伴等服务,积极推广分娩镇痛服务。2018年全国剖宫产率为36.7%。

3.推进产后保健服务

加强产后访视。国家免费向所有产妇提供产后1周访视和产后42天检查服务,开展产妇产后保健指导和健康检查,进行母乳喂养和产后避孕指导,产后访视率从1996年的80.1%上升到2018年的93.8%。

推进产后康复。各级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开展产后乳腺保健、盆底功能康复等医疗保健服务。支持和鼓励社会办医,规范开展个性化产后康复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逐步建立起了系统规范的孕产妇管理制度和服务模式,有效保障了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持续提高,从1996年的65.5%上升到2018年的89.9%。

(二)儿童保健

1.提高儿童健康管理水平

加强危重新生儿救治。强化院内产儿科医生产前、产时及产后密切合作,要求每个分娩现场有1名经过新生儿复苏培训的专业人员在场。对早产儿进行专案管理,推动开展早产儿袋鼠式护理工作,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推广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新生儿复苏等适宜技术,提高新生儿保健工作水平。2003—2014年,全国婴儿出生窒息死亡率、新生儿因出生窒息24小时内死亡率和因出生窒息7天内死亡率下降幅度分别达到75.1%、81.3%和76.9%。

加强新生儿访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处理和就诊,新生儿访视率稳步提高,从1996年的81.4%提高到2018年的93.7%,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加强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结合不同发育阶段特点,为1岁以内儿童提供4次免费健康检查,为2岁和3岁儿童每年提供2次免费健康检查,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1次免费健康检查,重点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和心理发育评估、听力和视力筛查,为家长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心理行为发育、口腔保健、常见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全国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稳步增高,分别由1996年的61.4%、62.7%增加至2018年的91.2%、92.7%,城乡差别不断缩小。

2.加强儿童疾病防治

规范开展免疫接种服务。在全国范围实施儿童免疫规划,不断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从最初预防6种疾病扩大到预防15种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向辖区儿童提供预防接种服务,2018年以乡镇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5%以上。儿童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逐步消灭了天花,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2006年后连续13年无白喉病例报告。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7%下降至2014年的0.3%,降幅达96.7%;2018年麻疹发病率降到0.28/10万以下,发病数不到4000例;2018年全国流脑发病数仅104例,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科学防治儿童重点疾病。将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早期筛查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视力、听力、肢体、智力等残疾以及自闭症的早期筛查。加强儿童近视防控,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眼保健服务,为7岁以下儿童每年免费进行视力检查并建立视力健康档案,进行近视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近视防控意识。加强儿童口腔疾病防治,在全国范围开展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健康检查、局部用氟、窝沟封闭等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工作。加强儿童白血病救治管理,开展白血病患儿定点救治,简化、优化结算报销流程,推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一站式”结算服务,切实减轻了白血病患儿家庭负担。

相关文章